4. 洋公使獅子大開口 父攜子祭拜李中堂(第3/5 頁)
總起來應該有四千萬!”
“啊!”袁克定為之震動一驚。
袁世凱搔了搔鬢,遂凝視兒子訕訕道:“我再來問問你,他李中堂在中外又各和那三大顯貴共享美譽盛名呀?”
“這個還能不知道呀,”袁克定很不以為然道,“一是因國人二三十年前就將他與曾文正公3、左文襄公4和張香帥並稱為我大清國‘中興四大名臣’;二是美國老總統格蘭特在二十年前更將他與英國首相迪斯雷利,法國總理甘必大和德國宰相俾斯麥同譽為全球的‘四大偉人’,並列為首尊。”
袁世凱微頜一下首,遂又面向相框道:“可‘四大名臣’也好,‘四大偉人’也罷,現今有幅膾炙人口的對聯卻非您李中堂莫屬,即:‘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中堂,就不知您此時的在天之靈對這付聯子話作何感想?但我袁某人卻不會步您的這一後塵,謀財頂多是用於仕途之投石問路和鋪路搭橋!因為我始終覺得當今皇上的生父、老醇王爺在府中書齋高掛的家訓有句說得忒好!那就是:‘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兒孫禍也大;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也正是為此,這一年來,我儘管面臨諸多困局,但仍未敢動用八百萬兩中的一分一厘!因為深知強國先強軍的我,除了不久前已在直隸設立軍政司外,現正準備奏請朝廷儘快設立編練全國新軍的練兵處……”
“老……”袁克定突然開腔,但立刻又止住了。
“有話就說!”
“是!老爸,我倒覺得李中堂斂財留給後人——那倒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作為漢臣不能像醇王爺那樣,可將王位世襲給自己的子孫……”
“哼!”袁世凱冷嗤一聲,遂指點對方道:“我就料到你小子會這麼說,所以才專叫你來這聽訓!請問,可世襲王位的慶王爺為何也貪得無厭呀?”
袁克定兩眼發直:“這……”
“答不上了吧?”袁世凱旋即指向李鴻章的照片,“他在甲午戰敗後,臉上便沒了歡顏。即使是在出訪德國期間,受到比自己年長七八歲的德國前宰相俾斯麥——身著德皇威廉一世賜予的軍服,佩戴了軍刀和鐵十字勳章,在家鄉福裡德里斯魯為其舉行最為盛大的歡迎儀式,他也仍舊雙眉緊蹙、不苟言笑……而後來在京簽訂《辛丑條約》時,那更是不時的以淚洗面!孔子怎麼說來著?‘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他隨即疾步走到書櫃前駐足,並從架上取出一本名為《中國大勢之傾向》的書,然後指點道:“這書是中堂臨終前讓載振轉送給我的……”
“宗方小太郎——”袁克定伸手指向作者名,“這書是日本人寫的?”
“對!據查悉,它是前駐日公使裕庚當年讓人翻譯後專門呈送給中堂參閱的。”袁世凱翻開內頁,旋指著裡面的照片說:“這宗方小太郎——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倭寇老間細。早在甲午海戰爆發的十年前就到我國四處活動,如今被日人公認為‘中國通之第一人’。”
“喲嗬!?”
“中堂,”袁世凱又面向相框道,“據我義結金蘭的兄弟載振如實相告,您在《辛丑條約》的談判期間,”他舉起手中書,“經常是邊看這書邊流淚。”
袁克定大驚:“此書……”
“告訴你吧,只要看了它,就不難找到我國這些年屢戰屢敗的原因所在!”
“哦!?”
“現在只要翻開這書看上一看,”袁世凱邊說邊翻書,“就不難發現其中有三四頁充滿他李中堂的淚痕。而如若再仔細的瞧一瞧,你就會發現有兩頁各有一段錐心的話。”他隨之一邊遞給對方,一邊強調道:“我已用鉛筆在這兩段旁畫了旁劃線;你只要唸完這提綱挈領的兩段,就會自然明白其中的箇中道理。”
不久,袁克定捧書開念道:
中國官場賄賂成風,政以賄成。明太祖剝皮揎草,雍正帝則創養廉銀,以期高薪養廉、杜絕聚斂,但滔滔之勢,非區區製法所能禁遏。中國士大夫,本為國家精英棟樑,口尊孔孟之學,卻無非是做官之敲門磚而已。一旦得其位,卻並不行其道,倡聖賢之言,行荀且之事。其中間或有人大聲呼籲,卻大半以反貪腐而博其虛名,以博其虛名而圖實利。
“要不然——古賢人也不會說:‘國家之敗,由官邪也。’”袁世凱一邊凌厲出聲,一邊將書要回,繼而又忙著翻找新頁面……
不久,袁克定再度捧書開腔道:
……中國之貪腐,……與全民貪腐之心有關。人人皆以當官攬權為至要,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