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有餘依地的趨近(八)《正念恆相續,妄念了無痕》(第1/3 頁)
第七十四章:有餘依地的趨近(八)《正念恆相續,妄念了無痕》
在靈虛山寺廟的禪堂之中,陽光透過窗欞的縫隙,灑下絲絲縷縷的金色光線,塵埃在空氣中緩緩舞動。阿明法師端坐在蒲團之上,周圍環繞著一眾前來探討佛法的修行者。他們或是來自附近的寺廟,或是在山中獨自修行的隱士,身份各異,但都懷著對佛法的崇敬與追求真理的熱忱。
此時,一位名叫智空的年輕修行者率先開口,他目光炯炯,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阿明法師,我認為在修行中,應先著力於研讀經藏,以經義為指引,而後方能在生活中踐行佛法。”話音未落,另一位名叫慧塵的老者卻搖了搖頭,反駁道:“小友此言差矣。佛法不離世間覺,若只埋頭經卷,而忽略了生活中的點滴修行,恐難證得真諦。”一時間,禪堂內議論紛紛,眾人各抒己見,氣氛熱烈而嘈雜。
阿明法師靜靜地聆聽著眾人的發言,他的面容平靜祥和,眼神中透著深邃的智慧。儘管周圍的聲音此起彼伏,各種觀點相互碰撞,但他的內心卻如那深不見底的幽潭,波瀾不起。他的正念如同堅固的壁壘,將外界的喧囂與干擾隔絕在外,又似明亮的燈塔,在這紛繁複雜的言語之海中,始終照亮著他內心對佛法的正見。
阿明法師微微抬起頭,雙手合十,待眾人的聲音稍歇,緩緩說道:“諸位師兄師弟,佛法修行之路,猶如萬千江河歸大海,途徑各異,然皆指向解脫彼岸。智空師弟重視經藏研讀,此乃積累智慧資糧之舉,可使我們在佛法的教義框架內,建立起正確的認知體系,此為‘資糧地’修行之要。而慧塵師兄強調生活踐行,亦切中要害,因佛法的真諦需在塵世的磨礪中去體悟、去證得,恰是‘加行地’所注重的透過實際行動來深化對佛法的理解與感悟。”
眾人聽聞阿明法師的話,紛紛點頭,將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敬意。阿明法師繼續說道:“在這討論之中,我們不應執著於自己的觀點,而應秉持開放之心,相互學習。就如我於這紛擾之中,以正念守護本心,不被諸般言語左右,方能清晰洞察各位見解中的精妙之處,進而豐富自身對佛法的領悟。此正念的修習,乃是我們在修行途中,不斷趨近‘有餘依地’的關鍵。妄念如同暗夜中的迷霧,易使我們迷失方向,而正念若能恆常相續,便能驅散妄念,讓我們時刻行走在佛法的光明正道之上。”
言罷,阿明法師看到智空面露沉思之色,似有所悟,而慧塵則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讚許之意。在這一場佛法的思想碰撞中,阿明法師以其強大的正念,不僅堅守了自己的修行境界,更巧妙地引導著眾人在佛法的智慧海洋中深入探索,使這場討論成為了眾人修行之路上的一次珍貴成長契機。
時光流轉,幾日後,寺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這是一位名叫錦繡的女子,她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精美的珠寶首飾,周身散發著一種世俗的富貴氣息。她是城中富商之女,聽聞阿明法師的德行與智慧,特來請教一些關於心靈困惑的問題。
錦繡被小沙彌引入禪房,阿明法師抬眼望去,只見她身上的絲綢服飾閃爍著光澤,頸間的項鍊、手腕的手鐲以及髮間的珠翠,在室內的光線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若是尋常人見了,或許會被這奢華的表象所吸引,心生羨慕或讚歎。然而,阿明法師的心中,正念瞬間生起,如同初升的朝陽,瞬間照亮了他的整個內心世界。
錦繡恭敬地向阿明法師行禮後,開始訴說自己的煩惱。她談及自己生活在富貴之家,雖衣食無憂,卻時常感到內心空虛,在這繁華的塵世中迷失了方向。阿明法師靜靜地聽著,他的目光始終平和而慈悲,並未因錦繡的華麗外表和世俗煩惱而有絲毫的動搖或輕視。
在錦繡講述的過程中,她有意無意地擺弄著自己的首飾,那些珠寶碰撞發出的清脆聲響,在寂靜的禪房中顯得格外清晰。阿明法師卻彷彿沒有聽到一般,他的內心專注於錦繡的內心痛苦與困惑,以佛法的智慧去洞察其根源。
待錦繡說完,阿明法師輕聲說道:“女施主,你所擁有的這些珠寶首飾和華麗服飾,在世俗眼中,或許是身份與財富的象徵,但在佛法看來,不過是虛幻的表象,如同鏡花水月,終會消逝。它們無法給予你內心真正的安寧與滿足。”
錦繡微微一愣,她看著阿明法師樸素的僧衣和簡潔的禪房,再對比自己的一身奢華,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她有些疑惑地問道:“法師,若這些皆為虛幻,那什麼才是真實的呢?我又該如何尋找內心的安寧?”
阿明法師雙手合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