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考題洩露!!(第3/4 頁)
越心驚,暗自思忖:
這些人怎的都像是文武百官的親眷?莫不是其中又有貓膩?
待接見儀式完畢,朱元璋強壓心頭怒火,單獨留下了李善長和劉伯溫。
待大臣們退下,殿門緊閉,朱元璋霍然起身,怒目圓睜,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桌上的茶盞都被震得跳了起來:
“李善長、劉伯溫,你們給朕好好瞧瞧,這朝堂之上,到底在搞什麼名堂!今日朕接見新科進士,竟發現大半都是官員親屬,朕籌備科舉,是為選拔賢能,可不是給他們謀私利的!”
李善長面露驚惶之色,連忙跪地:
“陛下息怒,臣等監管不力,罪該萬死。只是這科舉流程,從考試到閱卷,皆有嚴格把控,臣實在不知何處出了紕漏。”
劉伯溫亦是眉頭緊鎖,上前一步:
“陛下,此事蹊蹺。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徹查這些進士身世背景,看看他們到底與哪些官員有關聯,又是如何透過層層篩選的。”
朱元璋來回踱步,龍袍下襬帶起陣陣風聲,他咬牙切齒道:
“查!必須嚴查!朕絕不允許大明的科舉成為權貴子弟的進階之梯,若讓這些無能之輩充斥朝堂,我大明江山遲早要毀於一旦。”
當下,朱元璋便命二人率領親信,秘密展開調查。
李善長與劉伯溫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此事若不妥善處理,必將引發朝堂震盪。
二人兵分兩路,李善長負責清查進士們的戶籍檔案,從出身籍貫、家族譜系一一核對;
劉伯溫則深入官場,暗中探聽官員們近期的往來交際,尋找蛛絲馬跡。
幾日之後,劉伯溫率先進宮覆命,他臉色凝重,腳步匆匆:
“陛下,臣查到了一些眉目。這些新科進士中,不少人確為官員親屬。
有的是直接透過家族關係,買通了考場雜役,在考試時傳遞訊息;
還有的事先知曉考官喜好,投其所好,文章刻意迎合,才得以高中。”
朱元璋氣得渾身發抖,雙手緊握成拳:
“這些蛀蟲,朕給他們高官厚祿,他們竟敢如此明目張膽地踐踏科舉公正,腐蝕我大明根基!還有何人參與其中,一併說來!”
劉伯溫猶豫了一下,低聲道:
“陛下,此事牽連甚廣,不僅有底層小吏,還有幾位朝中重臣似乎也脫不了干係。他們或是為子女親屬鋪路,或是收受了他人賄賂,幫忙疏通關節。”
說罷,呈上一份名單,上面密密麻麻寫著諸多官員的名字。
朱元璋接過名單,只看了一眼,眼中怒火更盛,上面赫然有幾個曾與他並肩作戰、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老臣之名。
他怎也想不到,當年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如今竟為了家族私利,做出這等敗壞朝綱之事。
“傳朕旨意,將名單上所有人等,全部打入大牢,等候審問!” 朱元璋怒吼道,聲音響徹整個宮殿。
御林軍迅速行動,一時間,京城官場人心惶惶,不少官員宅邸被圍,平日裡威風八面的大員們此刻如喪家之犬,被押解著送往大牢。
那些新科進士們,也被重新召回皇宮,面對朱元璋的質問,嚇得癱倒在地,紛紛招認了作弊行徑。
公審之日,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讓人窒息。
朱元璋高坐龍椅,眼神冰冷地看著臺下跪著的一眾罪臣,痛心疾首:
“朕以真心待你們,指望你們與朕同心同德,共創大明盛世。可你們都幹了些什麼?為了自家子弟能飛黃騰達,不惜破壞科舉,讓真正有才能的學子寒心,讓天下百姓失望!你們對得起朕,對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嗎?”
臺下一片死寂,只有罪臣們的啜泣聲。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繼續道:
“朕今日便要嚴懲不貸,給大明一個交代。所有參與作弊的新科進士,剝奪功名,永不錄用,家產充公;涉案官員,按罪責輕重,或斬首,或流放,絕不姑息!”
旨意一下,哭聲、求饒聲頓時此起彼伏,但朱元璋心意已決,絲毫不為所動。隨著行刑令的執行,一顆顆人頭落地,一個個家族就此衰敗。
京城百姓聽聞此事,既為皇帝的果斷嚴明叫好,又為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家族嘆息。
經此一劫,朱元璋深知,僅僅依靠嚴懲還不足以杜絕此類現象再次發生。
他召集大臣們,重新修訂科舉制度,規定:今後科舉考試,考生一律匿名答卷,由專人統一謄寫後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