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考題洩露!!(第2/4 頁)
題。”
朱元璋冷哼一聲,鬆開手,對小太監下令:
“搜!” 小太監領命,不多時,便在書館後院的暗格裡搜出了幾份寫滿考題的紙張,與朱元璋籌備的科舉內容竟有諸多重合之處。
朱元璋見狀,氣得暴跳如雷,他一腳踢翻旁邊的桌椅,怒吼道:
“朕籌備科舉,本是為大明選賢,你們這些奸佞小人,竟敢為了一己私利,壞我大明根基,朕絕不輕饒!”
說罷,他即刻傳令回宮,調集御林軍,封鎖京城各要道,誓要將這考題洩露一事查個水落石出。
回宮後,朱元璋連夜召集李善長、劉伯溫等心腹大臣。
大臣們見皇帝怒容滿面,皆知出了大事。
朱元璋將事情經過詳述一遍,怒拍龍椅扶手:
“朕對此次科舉寄予厚望,如今考題洩露,若不嚴懲,日後朝堂之上皆是些投機取巧之徒,大明何談昌盛?朕命你們即刻徹查,三日之內,務必給朕一個交代!”
李善長上前領命:
“陛下息怒,臣等定當竭盡全力,揪出幕後黑手。臣以為,可先從參與科舉籌備的官員、書吏入手,逐一排查他們的往來賬目、社交關係,定能找出線索。”
劉伯溫亦點頭贊同:“李大人所言甚是,同時,還需對京城各學府、書館、文人集會之地嚴密監視,以防再有考題流傳。”
在接下來的兩日,京城陷入一片緊張氛圍。
御林軍四處抓人審問,官員們人人自危,學府書館噤若寒蟬。
李善長與劉伯溫帶著手下日夜不休地查訪,終於,在一個深夜,劉伯溫帶著人突襲了城南一座廢棄的宅院,當場抓獲了幾名正在密會的嫌疑人。
經審問,原來是一名負責科舉考卷謄寫的小吏,被人重金收買,暗中抄錄了考題,賣給了一個江湖販子,那江湖販子又聯絡書館老闆等人,企圖在科舉前大賺一筆。
朱元璋得知真相後,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將那小吏、江湖販子、書館老闆等一干人等全部斬首示眾,沒收家產;
對監管不力的官員,降職查辦;參與籌備科舉的其他人等,重新審查,確保無虞。
處理完此事,朱元璋深知此次風波雖平息,但科舉的公正、嚴謹需長久維護。
他重新制定了更為嚴苛的制度,從考卷出題、謄寫、封存,到考官選拔、考場監管,每一個環節都增加了人手,層層把關,確保萬無一失。
待到科舉開考之日,朱元璋身著龍袍,親臨考場。
他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每一個考生,心中暗暗發誓:
定要為大明選出真正的賢才。考場內,考生們奮筆疾書,沙沙的寫字聲彷彿奏響了一曲為大明求才的樂章。
此次科舉,最終選拔出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學子,他們入朝為官後,為大明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助力大明向著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邁進。
而那一場因微服私訪引發的科舉考題洩露風波,也成為了大明官場、學界警醒自身的一記警鐘,時刻提醒著眾人:
公正、廉潔,乃大明興盛之基,不容有絲毫褻瀆。
此後,朱元璋更加註重對吏治、學風的整肅,大明在他的鐵腕治理下,國勢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段段熠熠生輝的篇章。
科舉放榜之後,京城一片歡騰。
新科進士們身著紅袍,頭戴官帽,春風滿面地齊聚皇宮,等待著皇帝朱元璋的接見。
這一日,陽光明媚,紫禁城金瓦紅牆在日光下熠熠生輝,彷彿也在為大明又添新才而慶賀。
朱元璋端坐於大殿之上,龍袍加身,冕旒垂下,遮住了他眼中複雜的神色。
他滿心期許著能從這些進士中看到大明未來的希望之光,一掃之前科舉考題洩露風波帶來的陰霾。
隨著太監尖細的唱名聲,進士們依次入殿,跪地行禮,高呼萬歲。
朱元璋抬手示意他們平身,目光緩緩掃過眾人。
起初,他只覺這些年輕人意氣風發,眼中透著對仕途的憧憬,心中稍有慰藉。
可漸漸地,他發現了一些異樣。
有幾個面孔似乎頗為眼熟,再仔細一瞧,心中不禁 “咯噔” 一下。
那新科狀元,眉眼間竟與朝中一位二品大員有幾分相似;
探花郎的身形神態,活脫脫就是某部侍郎年少時的模樣。
朱元璋不動聲色,又接連打量了幾位進士,越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