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軍令至,前線易帥(第1/2 頁)
御書房中,燭火搖曳,豆大的燭淚順著燭身緩緩滾落,在案几上凝結成不規則的形狀。
昏黃的光線在牆壁上跳動,將朱棣的身影時而拉長,時而縮短,彷彿他內心的掙扎被具象化。
整個書房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靜謐得讓人有些喘不過氣。
朱棣眉頭緊鎖,額頭上刻滿了深深的皺紋,宛如歲月的溝壑。
他手中緊握著來自前線的戰報,那紙張在他微微顫抖的手中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跡,彷彿化作了一個個尖銳的難題,每一個字都如同一把利刃,刺向他的心頭,讓他頭疼不已。
紀綱黨羽的彈劾奏章如雪片般堆滿了書桌,奏章的紙張潔白如雪,可上面的言辭卻激烈得如同熊熊烈火。
而太子懇請保釋方子言的摺子,也被朱棣反覆翻看,摺子的邊角已經微微卷起,可見他翻閱的次數之多。
上面滿是對方子言功績的陳述。
朱棣踱步在書房中,腳步沉重而緩慢,每一步都彷彿踏在自己的心上。
方子言絕非無能之輩,在炎沙國與安瀾國的外交成就有目共睹,那些艱難的談判場景彷彿就在眼前。
此次對戰北漠軍,方子言也已竭盡全力,成功抵禦了北漠軍的進攻,讓其未能前進一步,守護了大明邊境的安寧。
但如今朝堂之上,反對聲浪滔天,紀綱黨羽們在朝堂上的激烈言辭和煽動性言論,已經在朝中引發了不小的動盪。
若不做出決斷,恐會引發更大的混亂,危及朝堂穩定。
這朝堂的穩定,關乎著大明江山的根基,是他作為皇帝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
朱棣的目光落在牆上懸掛的大明疆域圖上。
那廣袤的土地,山川河流,都在他的統治之下。
他的手指不自覺地握緊,彷彿想要抓住這大好河山,守護住這來之不易的太平。
良久,他長嘆一聲,那嘆息聲彷彿要將心中所有的無奈與痛苦都釋放出來。
他緩緩走到書桌前,腳步沉重得如同拖著千斤重擔。
提筆蘸墨……
那毛筆在墨硯中停留了片刻,彷彿也在猶豫。
最終,他還是落下筆,寫下了選調精銳之師前往前線、替換方子言並召回京城的指令。
……
指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傳往前線。
傳令官快馬加鞭,一路塵土飛揚,日夜兼程趕赴明軍營地。
此刻,戰場的局勢依舊膠著。
遠處不時傳來兵器碰撞的鏗鏘聲與士兵們的喊殺聲,彷彿在訴說著這場戰爭的殘酷與漫長。
方子言正在營帳中與將領們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
營帳內氣氛熱烈,燭火搖曳,將眾人的身影投射在營帳之上。
眾人圍在沙盤前,各抒己見,手指在沙盤上比劃著行軍路線與戰略佈局。
“依我看,咱們可從側翼突襲北漠軍的糧草輜重,斷其補給,敵軍必然大亂。”
一位年輕將領目光炯炯,指著沙盤上的一處說道。
“不可,北漠軍騎兵機動性強,側翼防守恐有重兵,貿然行動,怕是會中了他們的埋伏。”
另一位老將皺著眉頭,提出反對意見。
就在這時,傳令官匆匆踏入營帳,他的衣衫滿是塵土,汗水順著臉頰滑落,神色間帶著幾分焦急與凝重。
他深吸一口氣,高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前線戰事僵持,朕心憂之。特選調精銳軍隊前往接替,方子言即刻卸任主帥之職,返回京城覆命。欽此!”
方子言聽完,身體微微一震,手中原本正指著沙盤的木棍險些掉落。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不甘,那是對未竟戰事的遺憾,對無法繼續守護邊疆的不捨。
但很快,他恢復了平靜,身為臣子,他深知君命不可違。
方子言單膝跪地,雙手穩穩地接過聖旨,聲音堅定而洪亮:“臣遵旨!”
隨後,方子言有條不紊地開始交接軍中事務。
他將詳細的作戰地圖、兵力部署情況以及對北漠軍的分析資料,一一交給前來接替的將領。
營帳中,他神色認真地對新帥說道。
“北漠軍騎兵雖勇猛,但協同作戰有破綻,他們衝鋒時雖勢不可擋,可隊伍的銜接處常有縫隙。”
“其補給線亦是要害,運輸糧草的車隊防護相對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