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民生改善(第2/2 頁)
\"不僅有工錢,還學到了技術。我家男人說等工程完工,他就能當管理員了。\"
正說話間,秦天也來到了村裡。
\"陛下!\"村民們齊聲行禮。
\"都免禮。\"秦天和藹地說,\"看你們笑得這麼開心,想必是好事?\"
\"託陛下的福!\"老漢激動地說,
\"以前我們住的都是茅草房,哪敢想有今天這樣的日子?\"
秦天仔細打量著這些新居。
房子雖然簡單,但佈局合理,建得很是規整。
最難得的是每家都有小院子,既能種菜,又方便晾曬。
\"這設計不錯。\"秦天讚許道,\"誰想的主意?\"
\"是我們幾個工匠商量著設計的。\"一個年輕人答道,
\"我們在工程上學會了測量放線,建房子也用上了。\"
秦天點頭稱讚:\"學以致用,很好!\"
這時,范雎也來了,帶來了最新的統計資料:
\"陛下,自從水渠工程開工以來,參與的民工家庭收入普遍提高了三成。
而且因為學到了技術,很多人還能額外接些零活。\"
\"不止是收入。\"鄭國補充道,
\"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您看這菜園子,整齊有序,澆水施肥都很講究。這都是在工地上學來的。\"
秦天環顧四周,欣慰地說:
\"這才是工程最大的意義。不僅是修一條水渠,更要讓百姓們的生活有盼頭。\"
吃過午飯,秦天又去看了工地上的食堂和休息區。
食堂裡飯菜香噴噴的,工匠們吃得津津有味。
休息區搭著涼棚,還專門設了醫療點。
\"這些都是工匠們自己管理的。\"范雎介紹說,
\"他們成立了夥委會,負責管理伙食和生活設施。比官府管理還要井井有條。\"
正說話間,一群孩童從私塾下課,從工地邊經過。
\"這是......\"鄭國疑惑地問。
\"是工匠子弟學堂。\"秦天解釋道,
\"既然大人們在工地上忙,也要讓孩子們有學習的地方。\"
鄭國仔細一看,這私塾很有特色。
除了讀書識字,還教些簡單的工程知識。
老師都是些上了年紀的工匠,手把手地教孩子們認識圖紙,使用工具。
\"陛下真是想得周到。\"鄭國感嘆道。
\"這不是寡人想得周到。\"秦天笑道,
\"是工匠們自己提出來的。他們說既然自己學到了本事,也要讓下一代有出息。\"
傍晚時分,工匠們陸續收工。
但村子裡仍然很熱鬧。
有的在院子裡侍弄菜園,有的在街邊擺攤賣小吃,處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先生,\"秦天看著這一切,問道,
\"你說這些變化,可是靠強迫能達到的?\"
鄭國默然。他想起自己最初的計劃,是何等的短視。
眼前這些來自民間的活力,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
夜色漸深,村子裡的燈火次第亮起。
幾個老人坐在村頭的大樹下,滿足地看著這一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