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民生改善(第1/2 頁)
清晨的陽光灑在工地上,一群工匠正圍在沙盤前熱烈討論。
鄭國站在一旁,認真聽著他們的建議。
\"鄭大人,\"一個年輕工匠指著沙盤說,
\"我們想到了一個改進水閘的方法。以前的木閘容易腐朽,現在我們想用鐵器加固。\"
\"對!\"另一個工匠補充道,
\"在木閘外面包一層鐵皮,既能防水,又能延長使用壽命。\"
鄭國眼前一亮。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他正要詳細詢問,秦天也來到了現場。
\"陛下,\"鄭國興奮地說,
\"這些工匠們又有了新發現。他們想出了改良水閘的好方法。\"
秦天仔細聽完工匠們的解釋,連連點頭:
\"好!這個創新很有價值。不過還要考慮成本問題。\"
\"這個我們也想到了。\"工匠們說,
\"鐵皮可以用廢舊農具回爐重造,這樣就能節省不少費用。\"
\"妙啊!\"秦天讚歎道,\"你們不僅想到了技術改進,還考慮到了實際問題。\"
正說話間,范雎匆匆而來:
\"陛下,工匠學堂那邊也有新發現。他們研製出了一種測量水位的新工具。\"
\"走,去看看。\"
在工匠學堂,一群學徒正在展示他們的新發明。
那是一個用竹子製成的測量尺,上面刻有精細的刻度。
\"用竹子做尺,既輕便又防水。這個想法很好。\"
\"不止如此。\"一個學徒解釋道,
\"我們還在尺子上加了浮標,可以準確測量水深。對控制水量很有幫助。\"
秦天欣慰地看著這一切。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知道這些看似簡單的創新,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有多麼難得。
\"諸位有心了。\"秦天說道,
\"這些創新都要好好記錄下來,以後修建其他水渠時也能用上。\"
工匠們聽了更加振奮。
他們沒想到自己的小發明能受到如此重視。
午後,鄭國帶著秦天來到另一處工地。
這裡的工匠們正在試驗新的夯土技術。
\"陛下請看,\"鄭國指著渠壁,
\"他們發現在土中加入石灰和細砂,夯實後的強度能提高很多。\"
秦天仔細檢查著渠壁的質地,暗暗點頭。
這種做法雖然簡單,但確實有效。
\"還有這個。\"工匠們指著一個特製的夯具,
\"我們把夯具的底部做成波浪形,夯實的土層更加緊密。\"
每到一處,都能看到工匠們在積極創新。
有的在改進工具,有的在最佳化工藝,整個工地充滿了創造的活力。
\"先生,\"秦天對鄭國說,
\"你看這些工匠的創造力,是不是出乎意料?\"
鄭國感慨地點頭:\"確實如此。在下原以為他們只是普通的勞工,沒想到能有如此多的創新。\"
\"這就是民間智慧的力量。\"秦天說道,
\"只要給他們機會,給他們信任,他們就能創造奇蹟。\"
每個人都帶來了自己工段的創新點,互相學習借鑑。
\"這些都要整理成冊。\"秦天吩咐道,
\"咱們的工匠學堂要把這些實踐經驗編入教材,讓更多人學習。\"
范雎欣慰地說:\"如此一來,工程不僅在推進,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忽然,一陣歡聲笑語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來是工地旁新建的工匠村裡,正在舉行簡單的喬遷儀式。
幾戶參與工程的人家搬進了新居。
\"鄭大人!\"村民們熱情地打招呼,\"快來嚐嚐我們自己種的新菜!\"
鄭國下馬走近,只見院子裡整齊地種著各種蔬菜。
菜地旁還有一口新打的水井,幾個婦女正在井邊洗菜。
\"這些都是你們自己種的?\"鄭國驚訝地問。
\"是啊!\"一個老漢笑著說,
\"自從參加水渠工程,每月都有固定工錢。我們就商量著建了新房,還開墾了菜地。\"
\"現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他的媳婦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