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孺子可教(第1/2 頁)
張良,原本是戰國時期韓國的一位公子,出身於顯赫的貴族世家。在那個諸侯割據、戰亂頻仍的時代,韓國的命運多舛,最終不幸被強大的秦國所吞併。這場國破家亡的災難,對張良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他不僅失去了昔日的榮華富貴,更失去了親愛的家園和族人。
面對殘酷的現實,張良深知自己已無法再在韓國故土上立足,更無法繼續公開地進行復仇活動。為了保全性命,他不得不選擇逃亡。在逃亡的過程中,張良歷經千辛萬苦,最終來到了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這個偏遠的地方隱匿起來。為了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他改名為張良,開始了新的生活。
一日,陽光和煦,微風輕拂,張良獨自漫步在下邳附近風景秀麗的圯水橋上,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閒適。他的步伐不急不緩,彷彿是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事情,又似乎只是在簡單地放鬆身心。就在這時,一位看似平凡卻又透露著幾分神秘氣息的老人緩緩步入了他的視線。
這位老人衣衫襤褸,鬚髮斑白,眼神中卻閃爍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智慧之光。他走到橋邊,突然停下腳步,故意將自己的鞋子輕輕一踢,那鞋子便如同落葉般輕盈地飄落到了橋下的河水中。隨後,老人轉過身來,目光直視著張良,用一種近乎命令的口吻說道:“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
張良聞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悅。他雖非顯赫之人,但身為韓國公子的後裔,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養,何時受過這等無禮的對待?然而,當他抬頭看見老人那滿頭的白髮和蒼老的面容時,心中的不悅瞬間被同情所取代。他暗想,或許這位老人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才會如此唐突。於是,他二話不說,便走下橋去,將鞋子從河水中揀了起來。
然而,張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位老人並未就此罷休。當他將鞋子遞到老人面前時,老人卻再次開口,要求他幫忙穿上鞋子。這一次,張良心中的不悅更加濃烈了。他幾乎要拒絕這個無理的要求,但轉念一想,老人年邁體弱,自己若能幫助他一把,也算是積德行善了。於是,他強忍住心中的不悅,恭敬地彎下腰去,為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穿上鞋後,臉上並未露出絲毫感激之色,只是淡淡地看了張良一眼,然後便轉身離去,彷彿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張良愣在原地,望著老人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幫了老人,為何卻得不到一句簡單的感謝?
然而,就在張良準備離開的時候,老人突然停下了腳步,彷彿想起了什麼重要的事情。他緩緩地轉過身來,再次走到張良面前,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捉摸的深意。老人上下打量了張良一番,然後開口說道:“你這個年輕人還算懂事,沒有因為我的小小考驗而心生怨恨,這是很難得的。我看你是可以培養教育的,如果你願意的話,五天後的早上,請到這座橋上來見我,我有話要對你說。”
張良聞言,心中一驚。他沒想到,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竟然會對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他雖然有些疑惑,但更多的是好奇和期待。於是,他恭敬地答應了老人的要求,決定五天後再來橋上赴約。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張良心中一直惦記著這件事,他猜測著老人可能會對自己說些什麼,又該如何應對。終於,在五天後的早上,他準時來到了橋上,等待著老人的出現。
然而,在接下來的兩次約定中,張良卻因為各種原因而遲到了。當他匆匆趕到橋上時,只見橋上空無一人,老人早已不見蹤影。張良心中懊悔不已。
第三次,張良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比老人早到。他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甚至在半夜時分就來到了橋上等候。夜色深沉,四周一片寂靜,只有偶爾傳來的蟲鳴聲和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陪伴著他。張良靜靜地等待著,心中充滿了期待和緊張。
終於,在黎明時分,天邊漸漸泛起了魚肚白。就在這時,老人準時出現在了橋上。他看到張良已經等候多時,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老人走到張良面前,從懷中拿出一部珍貴的《太公兵法》,鄭重地贈予了他。他語重心長地對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這部兵法蘊含了深厚的智慧和謀略,只要你用心去學,一定會有所成就。”
張良接過兵法,心中激動不已。他深知這部兵法的珍貴和重要性,也明白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努力學習兵法,不辜負老人的期望。從此,張良便開始了他的學習之旅,不斷鑽研兵法,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謀略。而這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