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濫竽充數(第1/2 頁)
戰國時期,齊國,在齊宣王的統治下展現出了獨特的文化繁榮景象。齊宣王,這位對藝術有著深厚情感的國君在眾多的音樂形式中,齊宣王特別偏愛多人合奏的竽樂。他認為,單個樂器的演奏雖有其精妙之處,但唯有眾多竽聲匯聚一堂,才能真正展現出音樂的宏大氣勢與熱鬧非凡的氛圍。這種對集體和諧之美的追求,不僅體現在他對音樂的審美上,也對映出他治國理念的某些方面,即強調團結與協作的重要性。
為了滿足自己對大規模竽樂合奏的渴望,齊宣王不惜重金,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廣納賢才,尋找那些精通吹竽技藝的樂師。這一號召迅速傳遍了齊國的每一個角落,吸引了眾多有志於音樂事業的才子佳人前來應試。經過嚴格的篩選與考核,最終,一支由三百名精英樂師組成的龐大吹竽樂隊應運而生。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南郭先生。南郭先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並非出身於音樂世家,也沒有經過系統的樂理學習和吹奏訓練,實際上,他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樂師。
南郭先生平日裡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總是四處遊蕩,尋找著能夠輕鬆獲利的機會。他對於音樂,除了偶爾聽聽街頭藝人的演奏外,幾乎沒有任何深入的瞭解和興趣。然而,當他偶然間得知齊宣王對吹竽的痴迷,以及為吹竽樂師提供的優厚待遇時,他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陣漣漪。
南郭先生的眼中閃爍著貪婪與狡黠的光芒,他開始琢磨起一個大膽的計劃。他想:“在這麼龐大的樂隊裡,樂師們各自吹奏,聲音交織在一起,大王又怎麼可能分辨出每一個人的吹奏水平呢?我只要混在其中,裝模作樣地吹奏,模仿別人的動作和表情,大王肯定發現不了我實際上根本不會吹奏。”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便在南郭先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他開始著手準備,打聽樂隊的招募情況,學習一些基本的吹奏姿勢和樂理知識,以便在面試時能夠矇混過關。南郭先生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他幻想著自己能夠成功混入樂隊,享受那豐厚的待遇,過上悠閒自在的生活。
於是,南郭先生開始精心策劃他的計謀,決定親自求見齊宣王,以展現他的“才華”。他四處打聽,終於得知了一個能夠接近齊宣王的機會,便毫不猶豫地抓住了它。在求見之前,南郭先生反覆練習了他那並不存在的吹奏技巧,以及一套說辭,準備將自己的“技藝”吹噓得天花亂墜。
當南郭先生終於站在齊宣王面前時,他故作鎮定,恭敬地行禮,然後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與竽樂的深厚淵源,以及他那無與倫比的吹奏技藝。他聲稱自己從小便對竽樂有著獨到的領悟,經過多年的苦練,已經能夠吹奏出令人陶醉、如痴如醉的旋律。
齊宣王聽後,不禁對南郭先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欣然接受了南郭先生,認為他是一位難得的樂師人才,並立即將其編入了那支龐大的吹竽樂隊之中。
南郭先生心中暗自得意,他的計劃終於成功了。他成功地混入了樂隊,開始了他的“演奏”生涯。
每當那宏大的吹竽樂隊為齊宣王演奏時,整個宮殿都沉浸在一片悠揚而又熱烈的音樂海洋中。南郭先生,這位並無真才實學的“樂師”,便混在這支技藝高超的隊伍之中。他身著華麗的樂師服飾,手持一支精緻的竽,與其他樂師並肩而立,彷彿也是這音樂盛宴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演奏開始時,南郭先生便學著其他樂師的樣子,隨著音樂的節奏搖頭晃腦,嘴唇微張,彷彿正在全情投入地吹奏。他的動作十分自然,甚至帶有一絲誇張,讓人一眼望去,很難看出破綻。他時而閉目沉醉,時而眼神靈動,彷彿真的在與音樂進行著心靈的交流。
就這樣,南郭先生在樂隊中混了好幾年。他不僅享受到了齊宣王賜予的優厚待遇,包括豐厚的賞賜、精美的衣食和尊貴的地位,還過得十分舒適。他無需為生計擔憂,每日只需在演奏時做做樣子,其餘時間便可以自由支配,享受生活的樂趣。
然而,好景不長,歲月如梭,齊宣王終究未能抵擋住時間的侵蝕,駕鶴西去。在他離世之後,王位由其子齊湣王繼承。齊湣王,這位新任的齊國國君,同樣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吹竽這一傳統樂器情有獨鍾。然而,與他的父親齊宣王不同的是,齊湣王並不喜歡聽大規模的合奏,他更傾向於欣賞樂師們一個個單獨吹奏的技藝,認為這樣才能真正領略到每位樂師獨特的韻味與才華。
這一改變對於南郭先生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他深知自己並無真才實學,全靠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