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土地兼併(第2/2 頁)
憑無據的猜測不可定罪。
【我再提供一個數字,宋真宗的時候,全國有900萬戶的人口,國家控制的土地是5.2億畝。30年後到了宋仁宗的時候,全國的人口已經達到1000萬戶,可是土地卻反而降到了2.3億,土地跑哪去了?跑到楊沂忠他們手裡去了,就這麼簡單。】
宋真宗:少那麼多?!
宋仁宗:我也不想啊。
楊沂中:那時候還沒我,能不能拿別人舉這個例子……
【那你就發現問題很嚴重,你確實透過土地的自由買賣和流通,你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是吧,你畝產量高了,積極性高了。
但是,土地兼併以後,國家並沒有從更多的土地上收到更多的稅!那麼這個沉重的負擔攤到誰頭上了?就攤到種地的人頭上了,他們跑不了。】
王朝中期的百姓們:確實,現在的稅賦比爺爺口中小時候的稅賦高了不少。
王朝末年的百姓們:嘿嘿,誰說跑不了?種地賠錢,快活不起了,那誰還種?我一錢銀子賣出去就跑,賣不出去就算免費送給人種也得跑。
【現在你就會發現,不光是這些小地主、中等地主、種地的農民,對這些大官僚、大地主有意見(他們不會說對大地主、大官僚有意見,他們對國家有意見),就是皇帝也不會對他們滿意,因為這樣的形式再發展下去的話,北宋就完蛋了。
說白了,什麼是改革變法?就是重新進行公正的社會資源的分配與調控,這就是改革變法的核心。】
宋神宗:太對了!說到我心坎上了!
王安石:所以咱們還是得變法,但是改革的手段還得再斟酌,老百姓現在跟著天幕長見識了,萬一引起他們不滿可就麻煩了。
評論區
【土地兼併是個惡性迴圈,國家能收稅的地少了,但是國家執行需要的開支不但沒少反而還變大了,這部分就被以稅賦的形式攤到剩下的人頭上了,也就造成了王朝末年的百姓民不聊生甚至棄地而逃。
: 是生產資料的兼併,土地是農耕時代幾乎唯一的生產資料。】
漢武之後的朝代:桑弘羊是對的,還是得國家有錢,不能讓那些食利者不斷富下去。
李世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土地買賣,特權免稅要限制,官紳一體納糧可以借鑑。
崇禎:所以還有好辦法嗎,我現在清黃冊可能都清不動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