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中國的六位糧食之父(第1/2 頁)
【中國的六位糧食之父,你都認識幾個?】
古人們:六個?我只知道袁隆平,他上課本了。
【接下來登場的是中國的六位糧食之父,飢餓的終結者,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位,他用一粒種子解決了中國14億人吃飯難的問題,他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使我們中國真正做到了手裡有糧心裡不慌,他也是最有資格說你胖的人。
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當代“神農”——袁隆平。】
諸朝百姓們:我記得老師說雜交水稻較普通水稻每畝增產上千斤,這樣的人物在我們這裡足以立廟塑金身了。
諸朝統治者們:這樣的能人我大x朝廷怎麼就沒有呢?我記得高中生物好像講過“雜交”,讓研究院裡的人都別閒著,快去研究高產種子!
【第二位,他被譽為“當代后稷”,與袁隆平並稱“南袁北李”。
他讓我國小麥累計增長超過150億斤,是他讓我們國人吃飽了飯,他是麥田的守望者,用實際行動扞衛了祖國的糧食安全,可他的名字卻鮮有人知。
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農業發展戰略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中國“雜交小麥之父”,吃米不忘袁隆平,吃麵不忘的——李振生。】
古人們:多少?累計增產150…億斤!都足夠一千五百萬人飽飽的吃一整年了。
北方地區的百姓們:還是這個好,水稻在我們這不太能種。
研究人員和對育種感興趣的農人們:遠緣雜交是小麥和什麼雜交呢?大麥?燕麥?生物課上也沒教啊。
【第三位,他創造了大豆研究領域的五個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個大豆雜交種便在他的手中誕生。
他還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豆細胞質雄性不育系,並在世界上20多個國家申請了發明專利。
你可能只知道大豆是糧食,卻不知道大豆是戰略儲備物資,對中國的糧食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他以一己之力提高了我國大豆的產量,加速了我國大豆的遺傳改良,他就是大豆雜交種之父——孫寰。】
古人們:細胞質?雄性不育?這好像和我學的生物不太一樣,怎麼細胞質還分雌雄嗎?
研究人員和農人們:課堂上老師提過一嘴的水稻雄性不育株就夠難找了,現在又搞了一個完全不能理解的細胞質雄性不育,太難了!
【第四位,沒有他,可能現在的玉米一根要賣幾十塊,他種了一輩子玉米,中國至少40的玉米都是用的他的種子,使中國土地,由每畝養活一個人提升到養活45個人。
他就是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被譽為“中國雜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
百姓們:每畝養活45個人!我家的地要是能有這產量那我還愁什麼,等著享福就完了。
研究人員們:可惜,就算有好種子,沒有化肥也達不到這個產量,化學課上教的肥料太少,成本也太高了。
其他古人:生物老師好像說過玉米是雜種優勢最明顯的作物,下一代就性狀分離,無法留種。
明朝以前的朝代:我們連玉米都沒親眼見過呢……
【第五位,我們能吃上東北大米都要感謝他,是他令北大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華飯碗。
100個吃大米的,有99個不知道他的名字,但100個種水稻的有99個都知道他,他就是南有袁隆平,北有徐一戎的“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
古人們:我說呢怎麼地理課上說東北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呢,那邊明明那麼冷咋種水稻啊,原來是有專門的寒地水稻啊!
一些古代吃貨:天幕那個哈爾濱旅遊影片裡好像提過,東北大米特別香,好想嚐嚐這個寒地水稻啊,嘶溜~
【第六位,他是紮根田間的“洋芋王”,培育了高澱粉馬鈴薯新品種,實現了我國馬鈴薯高澱粉育種的新突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隴原大地上,他就是被譽為“馬鈴薯玉育種之父”的——王一航。】
明以前的朝代:馬鈴薯我們也沒有……新大陸啊新大陸,可真是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研究人員和農人們:六位糧食之父,四個是搞雜交的,快把我記的生物課筆記拿來,我要再好好研究研究那該死的豌豆、精神抖擻的果蠅,還有那有病但非得生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