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我是你爹,自然能教你做人。(第1/2 頁)
李衝接到李亭書的信時,他們正要離開凌城。
江臨川和他們一起走在最後,他和淮書一前一後是最好的安排。
可李衝說他不走了,至少不能立即就走。
都這時候了才說這些不是晚了?
李衝告訴他,攻打流丘是最好的破局方法,可攻打之後呢?
兒子給他來信,當沈將軍打下流丘的地盤後,他希望他和李伯伯能留下來教化這些野蠻人,讓他們真的接受大齊的文化。
也許除了兵,他們不需要殺掉那麼多的人,而文人一向是以筆為劍,以墨為鋒,當沈將軍殺過第一波後,剩下的就是他們的事了。
他們要用畢生所學去教化這些蠻夷,讓他們認同大齊、說大齊話、學大齊的生活方式。
李沖和李明錚從京城逃出來後發現自己真的很沒用,他們什麼也幫不了小亭書和三皇子,可小亭書這次給他們來信,李衝立即決定他要幫兒子實現這個計劃。
雖然他並未和外族人打過交道,這應該和在書院教書差不多。
他問留守宴城的兵士,這裡有會說流丘話的人嗎?
宴城是最靠近流丘的地方,也有一些經過官方許可的商人在此做生意,當然有會說流丘話的人。
江臨川找到這樣的商人付給他雙倍的價錢,讓他聽李衝的吩咐。
那商人雖然不知道這些人要幹什麼,但是隻要有錢賺就可以。
他很樂意效勞。
可當他跟著李衝進入流丘的領地後,越翻譯越吃力。
這人說的全是四字成語,這讓他怎麼翻譯?
天知道他就是念不進去書才來經商的,為啥現在還要翻譯這些晦澀難懂的句子啊?
而且他都不太明白的事情,這些外族人能明白嗎?
江臨川很快就發現其中關竅,和李衝幾人商量用更直白的話去和流丘人交流。
李明錚也發現他們用錯了方法,這些流丘人不是他們書院的學子,他們甚至連大齊話都不會說。
他們反覆商量了好幾版說辭,最後確定下來一版。
流丘國的邊界除了有一直想入侵大齊的人還有想好好經商的人,更有想好好生活的人。
這次流丘戰敗不知道又會被徵收多少稅。
李衝他們來這就是告訴他們,以後這裡歸大齊管了。
流丘人雖然疑惑,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他們和大齊這些年來總是你打我,我打你,說不定過段時間,這裡又被劃歸回流丘。
他們雖然不排斥,但看起來也不怎麼接受。
正在頭疼時,李亭書拿來了第二個計劃,軟硬兼施。
還帶來了兩個流丘人。
其中一個流丘人會說大齊話,是站著的。
另一個不會說大齊話,被綁在地上。
被綁在地上那個流丘人顯然很不服氣,而他也不會屈服於大齊!
他在晏城的菜市口大放厥詞,說流丘永不會失敗!
剛說完就被砍了頭。
而站著的流丘人按照李亭書給的臺詞在菜市口向眾人用流丘話大聲念道:
他叫什麼名字,他來自哪裡,而被殺的那人是誰。
因為接受了大齊的安排,他家已經被保護起來了,還分得了許多東西。
現在這裡被大齊接管,以後他們都是大齊人,不用再經歷戰爭,不用再苦惱賦稅和食物。
只要接受大齊的安排,就能像他一樣過上好的生活,大家這幾年都過得很辛苦吧?為什麼不試試呢?
如果接受,就到官府去登記造冊。
菜市口的大娘大伯還不太能接受剛剛發生的一切,以及這人的說辭。
而那個流丘人也不著急,給了半月的期限。
這事其實對大家都好,誰都不想死,如果接受,以後就能平安生活,再也不用經受戰火。
可如果不能接受,那就是和大齊對著幹,剛剛殺掉的那人就是榜樣。
有流丘人大罵這人叛國,作為流丘人,一點氣節都沒有,怎能為這些折了腰骨?
而且流丘就未必打不贏,這些年不都是這樣?
可那人抬起頭:“沈護已經打到狼丘城,你們以為以後還會有流丘嗎?若不是三皇子仁慈,我們全都得死。”
他啟程之前‘碰巧’聽到李公子在和三皇子‘吵架’。
李公子憤怒的大喊,流丘人都是畜牲,無論婦孺都要全部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