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南北定計計懸蜀郡 上下交心心憂建康(第3/5 頁)
.”
淳于堰被懟的啞口無言,只得撫了撫胸口,將身子側了過去。
甄琛見狀,起身微微笑著朝傅豎言示意。
“呵呵呵,傅將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二位特使亦是為了戰事著急。”
“還望諸位同心一處,切莫因為商議軍務而傷了和氣。”
“呵呵呵......”
益州刺史羊祉起身拱手。
“甄大夫所言甚是。”
“此次國公親自節度徵蜀戰事,令傅將軍統帥東路諸將。”
“二位使節身負都督之令,行監察要務,我等自當事事配合。”
“然傅將軍常年征戰,其經驗和資歷在朝中亦是數一數二。至於救治傷殘、補充戰力、獲取補給,亦是分內職責。”
“破蜀郡,下益州,乃我徵南大計之首,如今既已圍城,我軍可謂是勝券在握!至於何時破城,還請諸位有些內心才是啊。”
“奚將軍,你說呢?”
奚康生聽了羊祉這話,明顯就是想讓自己幫襯一下。
甄琛雖是奚康生的上司,但這行軍作戰,還得是聽奚康生的。
畢竟東西兩路大軍可不全由傅豎言統帥。
仔細說來,傅豎言和羊祉屬於東路大軍,由傅豎言率領,淳于堰代理大將軍元遙擔任督查之職;甄琛和奚康生統帥西路大軍,由李苗代理督查。
如今兩路大軍合兵一處,到底由誰做主,還得表態商議一番才行,畢竟要等上級發令過來,戰機可就被耽誤了。
這也是帳內商議的主題,只不過被淳于堰這麼一通攪和,也就跑了題。
於是奚康生起身拱手。
“諸位將軍所言,各有道理。”
“恕我直言,傅將軍所述,實乃當前我軍困境。”
“《孟子》有云:‘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我軍困境不破,便不能專心攻城。”
“依我之見,值此緊要關頭,三軍事務還需由傅將軍定奪!”
“恕我冒昧,不知都督和二位特使意下如何?”
甄琛咂吧著嘴,一時間並未表態。
可他心裡卻泛起了嘀咕。
這個奚康生,領兵打仗雖是個好手,可是在政治站位上卻如此沒有頭腦了呢!
試想,他傅豎言若成了三軍統帥,一旦攻下蜀郡,那頭功就是他的了!
話說東西兩路大軍本無高下之分,而合兵攻打益州也是計劃之中的事。
但徵南大將軍元遙和大將軍都督高肇可沒說合兵時誰做主帥,誰做副手。
那意思就是誰先攻破蜀郡誰就是頭功。
現在你奚康生滿口建議,由他傅豎言做主帥,這不是把西路大軍立功的機會拱手讓人了嗎!
“如此安排,恐怕不妥!”
淳于堰抬頭看著奚康生,低身說道。
“誰做三軍統帥,自有大都督定奪。”
“怎麼奚將軍三言兩語,就能把如此要務給敲定了呢!”
奚康生皺著眉頭,氣不打一處來。
看來這個淳于堰不但沒有打仗的能力,就連眼下形勢都看不清了!
“若等大都督發令,快馬傳信尚需三五日。”
“我等在前線衝殺,戰機轉瞬即逝!若不能速速決斷,錯失了決策先機,誰能擔待!”
“那也輪不到你來費心!”
淳于堰厲聲大喝,噴的滿地都是唾沫星子。
“二位稍安勿躁啊。”
李苗起身攔了一下淳于堰。
“不如這樣,我這就修書一封,上報大都督。”
“由誰統帥三軍,不日便可知曉了。”
“至於當前軍務,還要勞煩傅將軍暫時掌管。”
“不知諸位將軍意下如何呢?”
甄琛聽後稍作思量,看來他們吵下去也沒個結果。
可悲啊!西路大軍的屬下都不推舉自己,自己還能有什麼話可說呢!
“既如此,就有勞特使了!”
甄琛朝著李苗微微笑了笑。
如此,北軍內部暫時達成了統一,只等將士養好精神,接應糧草,做最後一攻不說。
勤政堂內,兼尚書左僕射、侍中袁昂,尚書右僕射王柬,尚書左丞劉孝孺三人,前後跪地叩首。
“陛下,臣等有彈劾奏表一封,還望陛下決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