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3章(第1/2 頁)
“對,趙誠是從蘇州富庶之地調到雄州的,家中幾代都經商,在揚州一帶很有影響力,因此生活很是高調鋪張。但是政績考核一直很好,並未有過魚肉百姓的傳聞。”
端王點頭,趙誠的這些傳聞他也聽說過。
“此外,趙誠和王循乃是姻親,而且當初是他自請從富庶之地調往邊疆的,雄州雖不抵蘇州富庶,卻是邊境重地。趙誠此舉是否有其他用意暫不可知,你去了之後當小心此人”。
趙誠在前年來京述職時端王曾見過一回,圓圓胖胖的臉上總是帶著三分微笑。旁人都說他是靠著姻親關係,一路抱王循大腿才做到知州之位。
諸人明面不顯,私下裡對他都頗有鄙夷之色,但是他自己卻表現得渾不在意,逢人都是笑臉相迎。是真的想脫離王循的影響,做一番事業才自請去邊疆?還是和王循合謀另有所圖呢?
此次前去若想把事情辦妥,與當地駐軍和官員的合作必不可少。端王不會自負的以為打著一個皇子的頭銜就可以萬事無阻,這兩人是忠是奸,還需在差事上細細觀察。
見他心中已有了謀算,冉文清繼續道:“另外還有當地三個豪族需要留意,分別是南宮家、陳家和寧家。這三個家族便控制著裕朝和勿束的邊境貿易,甚至影響整個北地的經濟,尤其是最大的南宮家。”
本朝的商隊是不允許深入他國腹地的,通商貿易只可在榷場進行,榷場並非只是兩個邊境城鎮之間的市場。
因為自家的商隊無法去往他國,所以很多內地的大商家都會選擇和邊境城鎮的商家訂立契約,將自己的貨物委託他們轉賣,以圖銷往勿束甚至透過勿束銷往更遠的國家。
官府只負責派兵維持榷場的秩序,並向商戶收商稅。如何與鄰國進行商業談判,如何訂立合約,每年訂立多少數額,都是由當地豪族掌控,官府並不組織。
南宮家透過幾代家主的努力,和內地很多行業的大商號都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他們的影響力不僅僅在邊境,乃至北地,乃至整個大裕,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雄州的邊境貿易一直由南宮家牽頭,銷往勿束的瓷器、茶葉和藥材基本上由南宮家壟斷,近日我還聽說他們在大批招募繡娘,可能是想在絲綢生意上再展一番拳腳。”
冉文清如是道。
“陳家和寧家雖然規模遠不及南宮家,但是因為和朝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近兩年有奮起直追的勢頭。所以將來此地誰說了算,還不一定,此三家,子瑺都需交好。”
端王此去雄州修築工事等少不了要向當地豪族募捐,父皇也私下囑咐他藉此機會深入接觸一下這些大家族,看他們對大裕的忠心程度,必要時可以擇一扶持。
端王從來沒有士農工商,商為末的想法,一個國家的興衰,和商業的繁榮是互為因果的。
尤其像南宮家這種雖然壟斷著邊境貿易,卻總是做著義舉,且從來不給朝廷找事,無論是在朝堂還是民間都口碑極好的大商家,朝廷更希望是他們誠心的順服,而非監視和強迫。
冉文清又與端王聊了一下南宮家的歷史淵源。南宮家的祖先是勿束皇族,因為一些政治紛爭,幾代之前舉家遷入大裕。起先只是做一些邊貿的小生意,但是因為歷任家主都很善於經營且治家嚴格,所以逐漸壯大起來。
朝廷曾在他們最初遷入時監視過一段時間,但是很多年過去,他們並沒有再和勿束皇族私下聯絡,且幫助大裕平息了很多小的邊境矛盾,對緩和當地局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現任家主南宮嶽極負經營頭腦且為人豪爽,端王也聽說了他的很多義舉,只是他的長子已歿,其他兒子都資質平庸,家族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也因此給了陳家和寧家嶄露頭角的機會。
端王和冉文清聊到了晌午,婉拒了好友的留飯,離開時由冉文清相送。
二人走到書房外的迴廊時,迎面遇到了兩名女子,走在前面的是冉文清的妻子許氏。許氏是土生土長的雄州人,父親為雄州的糧廳官員,冉文清在雄州任職期間由上峰撮合娶了許氏。許氏性格很是爽朗,端王此前見過,對她印象很好。
“王爺晌午在府裡留飯吧,我讓老家帶來的廚娘做幾道地方菜給王爺嚐嚐”許氏上前一福身,笑著挽留。
端王知道冉文清夫妻並非客氣,但還是婉拒了。
辭別時許氏像是想起什麼,讓開了自己半個身子,介紹後面的女子道:“這是家中小妹肖蓉,從雄州過來暫住”。
“蓉蓉快來拜見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