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9節(第1/2 頁)
</dt>
&esp;&esp;朱棣、徐儀華聯袂而來,卻沒有進入坤寧宮大門,而是跪在了坤寧宮外。
&esp;&esp;太監見狀,連忙通告朱允炆。
&esp;&esp;朱允炆微微搖頭,看來朱棣還是懂得一些分寸的,外面不需要負荊請罪,但到了家裡,還是需要先請罪,後吃飯的。
&esp;&esp;出了宮門,朱允炆與馬恩慧上前,分別攙起朱棣與徐儀華。
&esp;&esp;朱棣剛剛起身,又跪了下來,喊道:“臣朱棣欺君罔上,心有不忠,抵新軍之策,行陰謀之舉,罪當誅!還請皇上賜臣一死!”
&esp;&esp;朱允炆看著跪在地上的朱棣,還有又陪跪一旁的徐王妃,道:“朕當然要問罪,不如四叔先入席,自罰三杯,我們叔侄,再論說功過,如何?”
&esp;&esp;朱棣抬頭看著朱允炆,只見朱允炆的眼眸,深邃、篤定,那嘴角的笑意,自信也和煦。
&esp;&esp;一時間,朱棣不禁喊了聲:“皇上!”
&esp;&esp; 朕說完了,該你了
&esp;&esp;解縉、徐輝祖、茹瑺三人登高望遠,看著華燈初上的京師,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esp;&esp;茹瑺對天一笑,上前喊道:“再現漢唐榮耀,若無我等名字,豈不少了幾分顏色?百年在世,當立功業於不朽!”
&esp;&esp;徐輝祖威風凜凜,目光灼灼,沉聲道:“我輩當為山河秀色,奉滿腔熱血!”
&esp;&esp;解縉看著豪情萬丈的茹瑺與徐輝祖,不由暗暗點頭。
&esp;&esp;如今的皇上,睿智仁心,胸懷大志,即有奇謀安藩王,又有新法改民生,更兼善聽眾人之言,合理則納之,不合理則拒之。
&esp;&esp;開明之主,正是盛世之基!
&esp;&esp;這是大明開國以來最好的時代,沒有腥風血雨的屠殺,沒有你死我活的戰爭,天下安定,民心向順,正是文臣武將施展才華,建功立業之時!
&esp;&esp;文臣去追求自己渴望的風華時代,一展報國之志,留名青史。
&esp;&esp;武將去打造大明的鐵軍,厲兵秣馬,封狼居胥,開我大明疆土!
&esp;&esp;解縉用力地握著拳頭,看著遠方燈火,傲然道:“我欲借取清風星辰三萬斛,隨天直至蒼穹處。不畏寒風煙雲障,留名青史千秋墓。”
&esp;&esp;在這一刻,颯颯風來,三人交心,長歌而遠。
&esp;&esp;坤寧宮,家宴正酣。
&esp;&esp;朱棣自罰三杯,哈了一口酒氣,感知著體內熱騰騰的酒力,不由讚道:“皇上,此酒不凡!”
&esp;&esp;朱允炆哈哈一笑,示意馬恩慧倒酒,說道:“四叔好酒,明日朕命人送一些至燕王府便是。只不過四叔可要小心啊。”
&esp;&esp;“哦?為何小心?”
&esp;&esp;朱棣疑惑地問道。
&esp;&esp;一旁拿著酒壺的馬恩慧笑出聲來,說道:“燕王叔,此酒極烈,飲時痛快,可 朕需要你,大明也需要你!
&esp;&esp;朱棣瞧不起朱允炆的父親朱標,一個文弱書生,滿口仁義道德,雖有文人推崇備至的寬仁品性,卻無開疆拓土、征伐天下的雄才大略。
&esp;&esp;但朱標畢竟是自己的大哥,是自己父親朱元璋的嫡長子,是大明天下名正言順的太子!
&esp;&esp;朱棣隱藏了自己的野心,情願在朱標之下,做一個看守國門的藩王。
&esp;&esp;可在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派朱標去西安視察,看看西安是否適合成為大明國都,適合的話,也好砍木頭造房子,為拎包入住早做打算。
&esp;&esp;可誰知道,朱標去了一趟回來,也不知道是舟車勞頓,還是身體虛弱,一場風寒下來,人就沒了。
&esp;&esp;那一年,朱元璋六十五歲,朱允炆十六歲,朱棣三十三歲!
&esp;&esp;朱棣雖然心疼大哥走得早,哭了幾嗓子,可滿含淚水的目光裡,始終閃爍著龍椅的影子。
&esp;&esp;兒子死了,身為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