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8節(第1/3 頁)
</dt>
&esp;&esp;朱允炆清楚事故的原因,也想到了解決之道。
&esp;&esp;不過,這需要時間。
&esp;&esp;處理好承乾宮事宜,朱允炆與馬恩慧回到坤寧宮,只休息了一個時辰,天便亮了。
&esp;&esp;馬恩慧幫著朱允炆穿上朝服,皺眉勸道:“皇上,昨晚一直沒休息好,不若休朝一日,將養身體。”
&esp;&esp;朱允炆搖了搖頭,嘆道:“田爭之事一日不休,朕一日不能休朝。皇后,代朕看望下駱才人,另囑尚膳監籌備晚宴。燕王與燕王妃來了,便在坤寧宮設家宴招待吧。”
&esp;&esp;馬恩慧點頭答應。
&esp;&esp;真正的朝會,並不是後世電視劇中整整齊齊,你一句我一句,其他人都睜著眼,豎著耳朵當木頭人,贊同就附議一句,不贊同就跳出來反對一句。
&esp;&esp;在內閣、六部大佬彙報完事情之後,就是自由爭論時間,你插著腰,鼻孔朝天,他歪著官帽,擼起袖子,渾似街邊流氓地痞。
&esp;&esp;文人嘛,多少還要有些雅度,不能學武官,動不動張嘴閉嘴便是“彼其娘之”,而應該一臉關懷地問一句“汝父耄耋無齒,言詞含混,兄臺只不惑之年,緣何亦口舌不清,道不清田產來歷?”
&esp;&esp;好嘛,文人用語毒辣。
&esp;&esp;一句話不僅問候了人家父親,連帶著罵對方來歷不明,你爹都八十了,你才四十,不是老來得子,便是與隔壁有關,和家裡的田地一樣,來歷不清不楚。
&esp;&esp;沒點底子,還以為對方是關心呢,笑著感謝,回頭一打聽,孃的,祖墳埋在哪裡都被人罵了。
&esp;&esp;不過朝臣畢竟不是地痞潑婦。
&esp;&esp;地痞潑婦對罵,天馬行空,東邪西毒都可以用,無規則,無底線,罵完了一拍手回家,才想起來,只是因為對方在人群中多看了自己一眼,才罵了兩個時辰。
&esp;&esp;朝臣彼此問候,那技術難度就高很多了。
&esp;&esp;無論怎麼說,都不能離不開問題,你問他家王叔叔好,也得和田產掛鉤,絕不允許只帶私貨。
&esp;&esp;總而言之,觀點鮮明,主題明確。
&esp;&esp;都察院景清與都察院同僚,主張田產買賣自由,即所謂的“莫擾民間,以契約俗法為準”;戶部黃子澄帶一票人,支援督查田產,以“遏投獻之風,保朝堂稅賦”。
&esp;&esp;與之前的論戰不同的是,六部大佬在沉默了幾日之後,終於表態,吏部尚書齊泰、工部尚書鄭賜、刑部尚書暴昭、吏部尚書陳迪、兵部尚書茹瑺,全部支援戶部黃子澄。
&esp;&esp;大佬亮出立場,原本觀望朝局的官員,也紛紛開始站位。
&esp;&esp;當官嘛,有根基的官員,根在哪裡長,就站哪裡說話。
&esp;&esp;沒有根基的官員,自然是風往哪裡吹,就往哪裡跑。
&esp;&esp;雖然早朝沒有拿出定論,但大局已定,朝廷下一步的方向,也逐漸清晰。
&esp;&esp;一些官員下了朝之後,開始寫書信,差人遞送老家,囑託家裡的人,搶來的田,要想辦法賭住人家的嘴,實在堵不住,就把田契給人家,讓他們自耕自種。
&esp;&esp;一旦朝堂下定決心,整頓田爭,說不定就會樹立幾個典型,誰也不希望當做田爭之策的“標誌人物”,還是早點處理的好。
&esp;&esp;三山門碼頭。
&esp;&esp;解縉、茹瑺、徐輝祖與一干五軍都督府勳貴,站在碼頭,準備迎接護送朱棣回京的船隊,而駕馭船隊的,正是水師副總兵鄭和。
&esp;&esp;戰船之上,旌旗獵獵。
&esp;&esp;鄭和看著京師送來的訊息,轉身進入船艙,對朱棣、姚廣孝稟告道:“船隊即將抵達三山門碼頭,宮裡裡傳來訊息,皇上、皇后,在坤寧宮設宴,招待燕王與燕王妃。”
&esp;&esp;朱棣抬動眉頭,有些驚訝。
&esp;&esp;姚廣孝微微一笑,道:“善也。”
&esp;&esp;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