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6節(第3/4 頁)
&esp;&esp;“這樣吧,兵部採買三十萬匣,一匣七錢,每一萬匣,交割一次。待三十萬匣交易結束,後續採買,另行議價。可否?”
&esp;&esp;茹瑺認真地說道。
&esp;&esp;朱植與朱植點頭答應。
&esp;&esp;在朱允炆的見證下,兩王與兵部簽訂了採買契約,戶部、內閣也在上面簽字作保。
&esp;&esp;對於這個結果,大家都很滿意。
&esp;&esp;在兩王與其他人離開之後,解縉與朱允炆商議如何處置二王封地田產的問題,朱允炆的意思很簡單,那便是把田地分了,將兩王封地佃農,一律轉為自耕農,日後田地產出,依一條鞭法收稅。
&esp;&esp;解縉欣然答應,然後說道:“皇上,江浙一帶,一條鞭法遭遇了不少阻力。嚴奇良上奏,說底層鄉紳抗拒,不予配合,連田產是誰的,都弄不清楚,丈量土地很難進行下去,請朝廷拿定主意。”
&esp;&esp;朱允炆看著夕陽,說道:“若沒有人認領田產,那便是無主之地。既是無主之地,那便分給無田、少田之人吧。告訴嚴奇良與江浙布政使衙門,通告各地府衙縣衙,給定期限,若誰查不清,辦不明,下至衙役,上至布政使,都脫下身上的公服,日後專門負責清丈土地吧。”
&esp;&esp;解縉樂呵了,如此高壓之下,何愁辦不成事?
&esp;&esp;那些人寒窗苦讀幾十年,好不容易熬出頭,混了一口官飯碗,這若是被打下去,還不虧死。相對於鄉紳望族給出的一點好處,保住官位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解縉陪著朱允炆走在皇宮中,談笑之間,便將諸多事敲定下來。
&esp;&esp;朱允炆很欣賞解縉。
&esp;&esp;解縉才高,任事直前,表裡洞達,且有遠見,是一個不錯的丞相之才。
&esp;&esp;難怪歷史上朱棣發出“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無解縉”的感嘆。
&esp;&esp;朱允炆只用了“商人好啊”四個字,解縉便了其全部心思,一步步配合,最終拿走了二王封地,也給了二王皇商身份,避免了日後二王行商,再受攻訐彈劾之事。
&esp;&esp;“皇上,燕王入京之事,如何安排?”
&esp;&esp;解縉詢問道。
&esp;&esp;朱允炆思考了下,說道:“燕王大才,事關未來軍制,不可怠慢。你代朕去一趟,與五軍都督府一干勳貴,明日中午,迎接朱棣入城吧。”
&esp;&esp;解縉拱手道:“臣領旨。”
&esp;&esp;朱允炆見已是黃昏,便對解縉說道:“早點準備去吧。”
&esp;&esp;解縉行禮,離開皇宮。
&esp;&esp;坤寧宮。
&esp;&esp;馬恩慧見朱允炆來了,盈盈笑意地迎了上前,尚未施禮便被朱允炆攙了起來。
&esp;&esp;“皇后心情不錯啊?”
&esp;&esp;朱允炆見馬恩慧眉眼彎彎,不由笑道。
&esp;&esp;馬恩慧指了指一旁的算盤,說道:“皇上,臣妾剛剛算了算,兵部採買竟達三十萬匣,且還是七錢一匣,若如此算,我們便可得二十一萬兩銀子,臣妾萬萬不曾想,這小小紗布與酒精,竟有如此利潤。”
&esp;&esp;朱允炆無奈地看著馬恩慧,似乎她的賬本上,從來都沒有成本。
&esp;&esp;“皇后,這二十一萬兩銀子,需要繳納一萬四千兩的稅銀……”
&esp;&esp;“什麼?戶部是做什麼吃的,二十一萬便收一萬四千兩稅銀?豈不是十五稅一,我朝商法,明明是三十稅一,只取七千兩而已!如此惡行,皇上需為臣妾做主才是!”
&esp;&esp;馬恩慧很委屈,憑空少了七千兩銀子,能不心疼嗎?
&esp;&esp;朱允炆攤開手,底氣不足地說道:“皇后,做此惡行的,便是朕啊……”
&esp;&esp;馬恩慧瞪大眼,難以置信地看著朱允炆,朱允炆點了點頭。
&esp;&esp;完了。
&esp;&esp;坤寧宮不讓睡了。
&esp;&esp;朱允炆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