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3節(第3/3 頁)
守城牆計程車兵摸不著頭腦,時不時看看皇宮的方向,也沒聽說有什麼動靜啊。
&esp;&esp;徐輝祖巡查城防,下令晚一個時辰再關閉城門。
&esp;&esp;既然有人心急火燎的想要出城,那就放他們離開。
&esp;&esp;反正,每個離去的人,無論是什麼心情,都是去做好事的。
&esp;&esp;內閣。
&esp;&esp;除了三閣臣鬱新、張紞、解縉外,戶部尚書黃子澄,農稅總司夏元吉也坐在一旁,房間的中間擺放著的,便是奉天殿時使用過的沙盤。
&esp;&esp;鬱新看著沙盤,沉思了許久,對夏元吉問道:“田產兼併,當真如此厲害?”
&esp;&esp;夏元吉微微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把鬱新等人給看糊塗了。
&esp;&esp;鬱新還沒追問,一旁的解縉插話道:“鬱大人,田產兼併確實厲害,只不過沒有皇上說得那麼嚴重罷了。皇上在藉助沙盤,推演十年之後的田賦剩餘田畝時,只是考慮了原本田賦之地的減少,卻沒有考慮,被黑色吞噬的這部分,其實很多是需要納稅的,如免稅田,並非完全免稅,只是部分免稅。”
&esp;&esp;“然據我推演,若我朝此時不行遏制之法,二十年後,南直隸所得未必夠官員俸祿開支,五十年後,朝廷將弊政纏身,百年後,禍亂重重,一百五十年後若無改制,大明將休矣!”
&esp;&esp;夏元吉起身,恭謹地對解縉施了一禮,道:“常聽聞解閣老洞察表裡,聰慧過人,如今親聆,果是不凡。誠如解閣老所言,皇上雖有意忽視了自耕農轉為佃農的稅賦問題,但從長遠看,皇上所論,必成現實!只不過耗費時間,不是十年,而可能是百年,或一百五十年!再多,恐難維持。”
&esp;&esp;若是朱允炆在這裡,必然會讚佩兩人。
&esp;&esp;因為在一百五十年後,正是張居正的改革,才給大明續了命。
&esp;&esp;解縉哈哈一笑,回禮道:“夏侍郎乃是真正人才,對問之間,竟能將各年田畝對答如流,盤算絲毫不差,未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esp;&esp;黃子澄收回了摸著沙盤的手,對解縉說道:“夏侍郎可是戶部難得的人才,你可不準拉到內閣去啊。”
&esp;&esp;眾人聽聞之後,鬨堂大笑。
&esp;&esp;張紞止住笑,安排道:“時間緊迫,便由黃尚書與夏侍郎,先編出一份新的俸祿方案,我等幾人,則拿出遏兼併之法,爭取兩日內,呈覽皇上。”
&esp;&esp;“如此甚好。”
&esp;&esp;黃子澄、夏元吉連忙答應下來,兩人走至桌案旁,開始編制新俸祿方案。
&esp;&esp;明代俸祿制度最鮮明的特徵,就一個字:
&esp;&esp;薄!
&esp;&esp;薄俸之薄,幾乎令人寒酸。
&esp;&esp;洪武四年,朱元璋令中書省、戶部擬定文武官員每年的俸祿。
&esp;&esp;正一品,一年九百石;從一品,七百五十石;
&esp;&esp;正二品,一年六百石;從二品,五百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