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節(第3/3 頁)
法了。
&esp;&esp;朱允炆誇讚了兩人忠心耿耿,表示絕不會影響京軍戰力,縱有削減,可從邊關調虎狼之士,才穩住了兩人。
&esp;&esp;等兩人走後,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摺,這是右副都御史袁泰所寫,其中有一句“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九十,不當舍以行。”
&esp;&esp;這是攻擊解縉來京城奔喪的。
&esp;&esp;也正是拜這位老兄一封奏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後來修撰《永樂大典》的解縉,被趕到了甘肅吃沙子。
&esp;&esp;朱允炆嘴角露出了笑意,輕輕說道:“解縉啊,要不要給我修撰一本《建文大典》,呵呵。來人,命解縉入宮。”
&esp;&esp; 學霸解縉的奏對
&esp;&esp;解縉之名,萬古難滅。
&esp;&esp;這是大明少有的天才,甚至可以說,大明這艘巨輪前進的方向,他曾經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esp;&esp;若不是解縉一句“好聖孫”,大明天下誰來做主,恐難預料。
&esp;&esp;朱允炆想起來解縉的“學霸”之路,不由暗暗搖頭。
&esp;&esp;解縉,五歲背詩文,七歲寫文章,十二歲通讀《四書》、《五經》,十八歲中解元,十九歲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賜同進士,授庶吉士。
&esp;&esp;朱元璋欣賞解縉的才華,留御前參贊機要,升翰林學士。
&esp;&esp;十九歲,便站在了無數人仰望的高度。
&esp;&esp;仔細想想後世,十九歲在幹嘛,哦,還在讀書。
&esp;&esp;不過少居高位也不是一件好事,缺乏社會磨練,自傲狂妄,又太過理想化的解縉,終究還是付出了代價。
&esp;&esp;沒混兩年,官沒做大,卻得罪了不少人。
&esp;&esp;今天指責這個御史不幹事,明天說說兵部翫忽職守,後天再寫個奏疏,和大老闆朱元璋較較勁。
&esp;&esp;一來二去,解縉成了獨夫。
&esp;&esp;在兵部尚書沈倩彈劾解縉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朱元璋也只好將解縉趕了出去,讓其去江西考察。
&esp;&esp;跑出京城還蹦躂的解縉,被朱元璋勒令“閉門讀書”。
&esp;&esp;朱元璋還對解縉的父親留下了一句“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的話,就是讓解縉十年之後再來上班。
&esp;&esp;結果朱元璋七年之後就走了,解縉明顯不願意來一場“十年之期”,聽到訊息之後,馬上以奔喪為由,跑到了京師,準備東山再起。
&esp;&esp;於是,有了現在的見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