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節(第1/2 頁)
</dt>
&esp;&esp;朱允炆仔細打量著解縉,又矮又瘦,其貌不揚。
&esp;&esp;“草民解縉,叩見皇上。”
&esp;&esp;解縉跪拜高呼。
&esp;&esp;朱允炆淡然一笑,揮手道:“落座吧。”
&esp;&esp;解縉坐在椅子上,卻只沾了點邊。
&esp;&esp;朱允炆也不見怪,拿出袁泰的彈劾奏摺,讓雙喜遞給解縉,道:“你看過之後,再回話。”
&esp;&esp;解縉連忙接過奏摺,開啟一看,面色驚懼,連忙跪了下來,喊道:“臣有罪。”
&esp;&esp;朱允炆問道:“有何罪?”
&esp;&esp;解縉冷汗直冒,連忙說道:“草民不該在家母未葬之時遠離,是為不孝。”
&esp;&esp;“明知不孝,為何來京師?”
&esp;&esp;朱允炆嚴肅地問道。
&esp;&esp;古代以孝為尊,若是你在朝為官,家中父母去世,無論你擔任什麼官職(文官),都需要從得知喪事的 宦官不好過
&esp;&esp;裁軍十萬的訊息,終於在京師之內引起了轟動。
&esp;&esp;任誰都沒想到,新皇帝竟有如此魄力與手段,揮揮手便要裁撤十萬大軍。
&esp;&esp;歷史之上,多聽聞帝王擴軍,而鮮有裁軍之舉。
&esp;&esp;於是乎,一些文官認為“文治”時代即將開啟,紛紛上表,稱頌皇上乃是英明之主。
&esp;&esp;戶部尚書鬱新笑眯眯地喝著茶,對戶部主事夏元吉說道:“皇上此舉,實在是高。”
&esp;&esp;夏元吉拱手道:“鬱大人,看來今年戶部可省下不少錢糧。往日裡勳貴強勢,太祖又給予關切,兵部雖有節制之權,卻無節制之實,加之軍冊皆在五軍都督府,他們報多少,戶部便要撥付多少軍士錢糧,眼下皇上動作,可謂大善。”
&esp;&esp;鬱新輕鬆地喝了一口茶,輕鬆地說道:“可不是,騎兵每月糧食兩石,尋常士兵每月糧食一石,僅是糧餉,京師便耗費尤重。削減十萬兵,每年可節省糧食三百六十萬石。如今入夏,雨季頗多,河堤修繕,災情救援,都需要錢糧啊……”
&esp;&esp;“戶部之事,難啊。”
&esp;&esp;夏元吉打趣道。
&esp;&esp;鬱新呵呵笑道:“維喆啊,可要多多擔負起來,戶部之事,還需你多費點心。”
&esp;&esp;夏元吉,字維喆。
&esp;&esp;夏元吉凝重地點了點頭,看著有些老態的鬱新,緩緩說道:“裁軍之事,是否與召燕王入京有關?”
&esp;&esp;鬱新眼神中閃過一道精芒,旋即呵呵笑了一聲,道:“我們這位皇上,屬實不一般啊。你聽聞訊息沒有,解縉已然進入翰林院。”
&esp;&esp;“已是聽聞,解縉在太祖時期,雖輕浮狂傲,屬實是一正直之人,為民請命,錚錚直言,這樣的人在皇上身邊,是一件好事。”
&esp;&esp;夏元吉不吝讚賞。
&esp;&esp;鬱新起身,走到夏元吉身前,道:“說來奇怪,皇上身為太子時,齊泰、黃子澄便是東宮之人,如今皇上御極,齊泰依舊是兵部侍郎,黃子澄依舊是翰林院修撰,近臣並無升遷之舉,反而是解縉……有些不尋常啊。”
&esp;&esp;對於新登基的皇帝而言,最先重用的,往往便是自己身邊親近的大臣。
&esp;&esp;可太祖都送入孝陵一段時間了,也不見新皇上施恩舊部,第一個提拔的,竟然是遠離朝堂多年的解縉,這著實令人不解。
&esp;&esp;“或許,皇上另有打算。”
&esp;&esp;夏元吉淡淡地說道。
&esp;&esp;……
&esp;&esp;朱允炆在深宮之中,並沒有臨朝。
&esp;&esp;朝堂之上,眾官員望眼欲穿,左顧右盼,就是不見朱允炆上朝。
&esp;&esp;一封封摺子遞上去,沒人批准,如何辦事?
&esp;&esp;大明還要不要運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