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3節(第1/4 頁)
</dt>
&esp;&esp;沒有情報,一抹黑,這讓朱允炆很是不爽。
&esp;&esp;宋晟猶豫了下,說道:“皇上,臣在鎮守西涼時,聽聞山西太谷縣有商人名為常千里,手中存有大量食鹽,其家財百萬,有走關門道。”
&esp;&esp;走關門道,即走私輕車熟路,打通了各種門路。
&esp;&esp;朱允炆無奈地搖了搖頭,道:“好啊,山西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均未曾稟告過這件事,看來他們與那常千里,也算是認識了?”
&esp;&esp;私鹽販子,人家雖然賣的是私鹽,但走的路,可不是翻山越嶺的山路,很可能是堂堂正正,笑嘻嘻地從城門口走出去的。
&esp;&esp;出了城,說不得還會與守門官告個別,揮揮手,然後再上路。
&esp;&esp;一直沒有人將這件事告訴朝廷,那一定是張不開嘴了。
&esp;&esp;有嘴卻發不出聲,不是啞巴或聲帶壞了,那隻能是被堵住了嘴。
&esp;&esp;堵住嘴的,是金銀。
&esp;&esp;宋晟見朱允炆發怒,連忙跪了下來,說道:“皇上,臣也只是聽聞。”
&esp;&esp;朱允炆揮了揮手,示意宋晟站起來。
&esp;&esp;此事,極有可能是真的。
&esp;&esp;尋常時候,縱然是空穴來風,也吹不出五里路去,可宋晟所在的西涼,距離山西太谷縣,足足有兩千路。
&esp;&esp;這需要多大的風,才能將這名聲吹過去?
&esp;&esp;這股風,不僅等級高,還很持久,一吹就是多少年。
&esp;&esp;“這筆賬,暫且記下,朕會安排安全域性的人去一趟山西,你把知道的事情,全部都告訴劉長閣。”
&esp;&esp;朱允炆壓下了憤怒,決定讓安全域性的人好好調查調查山西官場,看看都是誰參與了走私。走私這種事,恐不止是山西一地,邊關要地,怕是少不了這些勾當!
&esp;&esp;處理完一干政務之後,已至傍晚。
&esp;&esp;朱允炆返回坤寧宮,卻見寧妃、淑妃、駱才人與馬恩慧都在,不由有些奇怪。
&esp;&esp;見禮之後,馬恩慧便笑著解釋道:“皇上,天界寺的道源主持入宮禮佛,言說昨日天界寺出現神光,乃是祥兆,希望太后與皇上親臨。”
&esp;&esp;“正好,這幾日宮中事少,醫用紗布織造也已無需盯著,臣妾便想,若皇上恩准,明日可否一起去天界寺,也好為大明江山焚香祈福。”
&esp;&esp;朱允炆看了看寧妃等人,皆是渴望之態,便笑道:“既如此,那明日我們便隨太后一起去天界寺走走吧。”
&esp;&esp;天界寺,地處京師南郊,聚寶門外,丘陵環抱,綠樹掩映,晨鐘暮鼓,廟宇軒昂。
&esp;&esp;朱允炆與皇太后、皇后、寧妃等人,在一干護衛的保護之前,進入了天界寺。
&esp;&esp;金陵梵剎之首,便是這天界寺。
&esp;&esp;朱元璋曾設善世院,統一管理全國佛教寺院,而善世院的地點,便設定在天界寺。除了這一層身份之外,天界寺還是朱元璋的“家廟”。
&esp;&esp;放牛娃朱元璋,曾經在鳳陽皇覺寺當過和尚,對於佛教有著一種別樣的情感。
&esp;&esp;其實朱元璋信不信佛,這是一件很難說清楚的事,畢竟佛沒救他爹孃,也沒幫他幹掉陳友諒與王寶寶。
&esp;&esp;朱元璋晚年的時候,甚至還在天界寺,寫下了四十七位隨葬嬪妃的名字。
&esp;&esp;從這一點來看,很難相信朱元璋是信佛的,當著佛的面,幹著殺人的事,這到底是讓佛拯救呢,還是讓佛難堪呢?
&esp;&esp;但不管如何,朱元璋對佛是虔誠也罷,不屑也罷,他對佛有情結是真實的。
&esp;&esp;這種情結,未必是出自於信仰,也可能只是一種情感的慰藉、渴望或短暫的解脫。
&esp;&esp;畢竟,老朱很孤獨。
&esp;&esp;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經常來天界寺,甚至還會身披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