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8節(第1/3 頁)
</dt>
&esp;&esp; 建報恩寺,鑄英雄之碑
&esp;&esp;只看信封之上的字跡,朱允炆便可以感知到一股激盪不休的豪情。
&esp;&esp;“解愛卿,念給朕聽!”
&esp;&esp;朱允炆挑開信封,走向解縉。
&esp;&esp;解縉含笑點頭,接過信件,展開掃了一眼,面色變得肅然起來,讀道:“臣鄭和頓首於泉州府,五月十日夜,率船隊二十艘,途徑澎湖水道,進抵澎湖城海域,陳祖義率二百餘海賊船、五千餘海賊詐降,計破,臣斬其弟陳宗盛。”
&esp;&esp;“聯鎮南大將軍李景隆水師所部,月夜酣戰,三個時辰結束戰鬥,斬海賊兩千七百餘首,擊毀、擊沉海賊船五十六艘,俘獲海賊船七十九艘。”
&esp;&esp;“有三十八艘海賊船北遁,為所留船隊悉數擊沉於澎湖水道,斬海賊九百二十一首。合計斬海賊三千六百餘。”
&esp;&esp;讀到這裡,解縉激動地看向朱允炆,抬手道:“皇上,大捷,大捷啊。”
&esp;&esp;朱允炆微微點頭,目光中透著幾分欣慰。
&esp;&esp;總共五千多海賊,幹掉了三千六百多,可謂是大獲全勝,稱得上大捷。
&esp;&esp;“繼續。”
&esp;&esp;朱允炆踱步道。
&esp;&esp;解縉低頭,繼續讀道:“然因月夜晴晦不定,加之圍追不利,致使匪首陳祖義及其子陳士良等一千餘人逃遁,不知所蹤,此乃臣一人失職,願領罪受罰……”
&esp;&esp;陳祖義跑了?
&esp;&esp;解縉微微皺了皺眉,看向朱允炆,卻不見朱允炆有任何表示,只自顧自地來回踱步。
&esp;&esp;匪首跑了,這便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esp;&esp;海賊雖多,往往只是散兵遊勇,不足為慮。
&esp;&esp;可一旦被整合在一起,形成勢力,那便是威脅沿海城鎮的力量。
&esp;&esp;而陳祖義,便擁有這種可怕的能力、號召力與實力,沒有殺掉陳祖義,那整個澎湖海戰,就算不得大捷!
&esp;&esp;解縉有些可惜,繼續讀道:“此番海戰,我部水師戰損三百二十六人,傷七百二十八,李將軍所部戰損七十九人,受傷二百一十五人。”
&esp;&esp;朱允炆停下了腳步,看向解縉。
&esp;&esp;解縉仔細看了看,沒有讀錯,便說道:“皇上,海匪之人多是彪悍亡命之徒,水師戰損如此,已然是鄭副總兵指揮得當,應對有方。”
&esp;&esp;開疆拓土,保家衛國,總免不了犧牲。
&esp;&esp;只是,朱允炆做不到雲淡風輕。
&esp;&esp;四百多人死了,意味著四百多個家庭失去了兒子、父親、丈夫!
&esp;&esp;他們的痛苦,誰來承受?
&esp;&esp;誰會去關注?
&esp;&esp;縱然給多少撫卹,也抵不上人還活著!
&esp;&esp;解縉見朱允炆沉默,便接著讀道:“此戰取勝,一在軍士奮不顧身,捨生忘死;二在將領衝鋒在前,以身作則;三在梁道明所部暗中支援,協助水師安全透過澎湖水道,並告知海賊部署。”
&esp;&esp;“臣鄭和有負天恩,未竟全功,萬千罪過,皆於臣一人擔,萬望皇上勿薄將士,臣死且含笑……”
&esp;&esp;信讀完了。
&esp;&esp;解縉將信摺疊,交給了一旁的太監,看著已然坐下,卻不言語的朱允炆,小心翼翼地問道:“皇上,此戰如何評斷……”
&esp;&esp;朱允炆又看了一遍信件,嚴肅地說道:“毋庸置疑,此乃大捷。天亮後,宣告天下,以彰我大明水師之威武!”
&esp;&esp;解縉鬆了一口氣。
&esp;&esp;界定為大捷,意味著皇上並不會過於追究匪首陳祖義逃走一事,屬於將士的賞賜,也不會短缺。
&esp;&esp;朱允炆敲了敲信件,問道:“梁道明,是何許人?”
&esp;&esp;解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