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7節(第1/3 頁)
</dt>
&esp;&esp;朱允炆見馬恩慧又抬起頭,便說道:“書坊之人,稱這段話為識語。”
&esp;&esp;“可這本書真的請了名士,再三校正嗎?”
&esp;&esp;馬恩慧詢問道。
&esp;&esp;朱允炆一攤手,道:“這個便需要詢問二王了,此書出自書局。依我看,不過是誇讚溢美之言,招徠顧客罷了。”
&esp;&esp;馬恩慧默默點頭,看著店內購書者眾,眼神中流露出了一抹笑意,說道:“之前臣妾還埋怨,耗費如此多銀錢置辦書局,如今看來,你是對的。”
&esp;&esp;“那是。”
&esp;&esp;朱允炆自信地笑道。
&esp;&esp;走出中華書局,馬恩慧看著隔壁竟也有不少文人,手持書籍在排隊,不由好奇,問道:“這是作甚?”
&esp;&esp;朱允炆看了一眼,輕輕說道:“這是朱桂的生意,聽說中華書局的事之後,非要參與其中,最後二王無奈,便給他出了個主意,售賣精緻書櫃、書架與書袋。”
&esp;&esp;“短短時日,他竟做得如此迅速?”
&esp;&esp;馬恩慧有些驚訝。
&esp;&esp;朱允炆笑道:“有利可圖,自是不願落於人後。現在看來,他是做對了。”
&esp;&esp;“可是,你不是安排他回去……”
&esp;&esp;馬恩慧有些憂慮。
&esp;&esp;朱允炆的安排馬恩慧是知道一些的,朱桂上交封地,甘願從商,自然需要一個穩定的營生,而朱允炆給他的營生,便是挖煤。
&esp;&esp;煤炭,多產于山西、陝西等地,說不得朱桂還得回山西。
&esp;&esp;朱允炆搖了搖頭,道:“山東嶧縣有個大型煤礦,可交他營生。那裡水運或海運,都方便一些。只是當下北地有些水道尚不通暢,只能走小船,這倒是一個問題。”
&esp;&esp;馬恩慧心頭一驚,拉著朱允炆的胳膊,不安地說道:“修河乃是天下大事,不可任心而為。”
&esp;&esp;修河,絕對不是後世,一臺挖掘機便抗住了所有。
&esp;&esp;在封建王朝,修河是關聯著國本的事,
&esp;&esp;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隋朝滅了。
&esp;&esp;元朝修了修黃河,天下反了。
&esp;&esp;若朱允炆再來一次大動作,這天下……
&esp;&esp;馬恩慧很清楚,修河不是一條鞭法,也不是遏田產兼併,不是下達政策,執行政策這麼簡單的事。
&esp;&esp;修河,需要徵用數萬乃至數十萬的民工,而這,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esp;&esp; 大運河不太通
&esp;&esp;疏通河道,是朱允炆一直思考的事。
&esp;&esp;南京不適合建都,那最合適的地方,便只能是北平了。
&esp;&esp;可是北平附近的產糧區太少,所產糧食根本就不夠吃的,一旦遷都,遷移過去的人口可不在少數。
&esp;&esp;那位說了,沒糧,就運糧唄,多簡單的事。
&esp;&esp;大哥,這是古代,不是你拿著兩塊錢,出門右轉一百米,去超市買一斤面就能解決肚子問題。
&esp;&esp;主產糧區,在江浙一帶。
&esp;&esp;從這裡運糧到北京,二千多里路,怎麼運?
&esp;&esp;手推車?
&esp;&esp;你試試推兩千里路有多難,有多辛苦?
&esp;&esp;再說了,推車的人也是需要吃飯的,運了三袋米,去的路上吃了一袋,到北京扔下一袋,剩下一袋子還得留車上,就指望這袋子米回去路上換點大餅吃了,全給了北平,咋活著回去?
&esp;&esp;哦,給錢也行。
&esp;&esp;啥?
&esp;&esp;一兩銀子?
&esp;&esp;坑人也不至於這樣坑的吧?
&esp;&esp;兩千里路,你就給我們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