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8節(第2/3 頁)
,非是朕所書,日後刊印用墨,不可錯漏名字。”
&esp;&esp;解縉博覽群書,自詡才情一絕,看了看楊慎的名字,眉頭緊鎖,道:“皇上,能作出如此詞調之人,必然不凡,為何不見文章於世?”
&esp;&esp;楊慎?
&esp;&esp;陌生至極的名字,別說漢唐宋元不曾見其文章,就是洪武時期,也沒聽聞過這一號人物。
&esp;&esp;“天下才情之輩芸芸,未必都見於文章,或傳於鄉野,或遠於江海,不足為怪。”朱允炆擱下毛筆,對解縉說完,便轉向羅貫中,問道:“羅先生,你可滿意?”
&esp;&esp;羅貫中肅然道:“皇上,此詞書於《三國志通俗演義》,可謂相得益彰,小民感激不盡。”
&esp;&esp;朱允炆點了點頭,道:“羅先生,雖然這《三國志通俗演義》文稿出眾,但朕希望先生多留京師一段時日,將此書回目稍作整理,增刪瑣事,改訂文辭,而後鋪賣於天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esp;&esp;羅貫中熱淚盈眶,道:“小民願意!”
&esp;&esp;朱允炆點了點頭,將《三國志通俗演義》交給經廠掌司,吩咐道:“此稿不可出任何意外,先出十部藍印本,交付羅先生與掌司作校對之用。”
&esp;&esp;“遵旨。”
&esp;&esp;掌司答應,拿走了《三國志通俗演義》文稿。
&esp;&esp;古代,人們稱雕版或活字版印刷的圖書為“版本”,因版印書多用墨,故而也被稱之為“墨本”。
&esp;&esp;在明代初期,出現了朱印本與藍印本,但這兩類印本,並不是用作批次印刷與發賣,而只是用於校對,以改模板。
&esp;&esp;只有在定版之後,才會用墨,批次印刷。
&esp;&esp;這就是“藍本”的最初意思,後來演變,成為了原始參照物的代名詞。
&esp;&esp;為了照顧羅貫中,朱允炆命經廠騰出一間書房,並命太醫院的人給羅貫中檢查了一番,依太醫院囑託,安排尚膳監專人負責羅貫中飲食。
&esp;&esp;朱允炆臨走之前,對經廠之人囑託道:“但凡羅先生所求,可先行而後報,不可遷延,不可怠慢。”
&esp;&esp;如此厚待,不僅震驚了羅貫中,便是經廠之人、王紳、徐輝祖、解縉也驚訝不已。
&esp;&esp;先行而後報,這幾乎就等同於尚方寶劍的先斬後奏之權啊。
&esp;&esp;從未見皇上如此對待過任何臣子。
&esp;&esp;解縉在朱允炆走後,湊到了羅貫中身旁,恭謹地施禮道:“敢問先生與皇上,是如何結識?”
&esp;&esp;羅貫中知眼前之人是解縉,鼎鼎有名的大才子,又是內閣閣臣,連忙回禮,道:“說來慚愧,小民與皇上,並不相識。”
&esp;&esp;解縉無法理解這一切,你都不認識皇上,皇上能對你如此尊敬、客氣?
&esp;&esp;既然人不說話,只能指望物說話了。
&esp;&esp;解縉沒有去內閣,直接去找了掌司,就在其一旁翻看《三國志通俗演義》,一看之下,竟無法釋手……
&esp;&esp;太投入的解縉,都沒注意到身旁還站著徐輝祖。
&esp;&esp;徐輝祖文武雙全,將帥之才,素日裡除了舞槍弄棍,鍛鍊下身體外,也會看看書,不過多是兵書,對於這種通俗小說並不在意。
&esp;&esp;但瞄了幾眼之後,徐輝祖便動彈不住了。
&esp;&esp;王紳也沉入其中。
&esp;&esp;坤寧宮。
&esp;&esp;馬恩慧正盤算著賬務,見朱允炆一臉笑意而來,起身施禮道:“恭喜皇上,國子監革新在望,我大明來年必是人才濟濟。”
&esp;&esp;“哈哈,皇后,朕高興可不是因為國子監,而是因為一人。”朱允炆將馬恩慧扶了起來,含笑道:“一個寫書的老人。”
&esp;&esp;馬恩慧莞爾道:“不過一寫書老人,皇上還不至如此開懷吧?”
&esp;&esp;“不同,大不同!”
&esp;&esp;朱允炆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