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8節(第1/3 頁)
</dt>
&esp;&esp;朱允炆轉過身,對解縉示意了下。
&esp;&esp;解縉連忙將羅貫中攙扶起來。
&esp;&esp;“羅先生,請吧。”
&esp;&esp;朱允炆微笑著點頭,伸出手,作了個請的手勢。
&esp;&esp;羅貫中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入經廠的,一切似是夢幻,毫不真實。
&esp;&esp;司禮監下設文書房、禮儀房、內書堂、經廠。
&esp;&esp;其中經廠設掌司數名,負責一應經書印板及印成書籍,包括佛、道藏、蕃藏等書籍,可以說是皇上自己家開的印刷廠。
&esp;&esp;洪武中後期,經廠配有刊字匠一百五十名,印刷匠五十八名,裱背匠三百一十二名。
&esp;&esp;朱允炆想要刊印《三國志通俗演義》與《水滸傳》,只靠著這些刊字匠、裱背匠、裱背匠是不夠的。
&esp;&esp;“在刊字匠、裱背匠、裱背匠之外,招攬箋紙匠三十名、摺配匠五十名、裁歷匠二十名,黑墨匠二十名,筆匠與畫匠各三十名,限三日內辦妥。”
&esp;&esp;朱允炆對趕來的司禮監少監王越吩咐道。
&esp;&esp;王越連忙答應下來,匆匆去安排。
&esp;&esp;朱允炆從羅貫中手中接過《三國志通俗演義》,敬重地看著羅貫中,然後提起筆,道:“朕擅填詩詞於書稿之上,先生不會怪罪吧?”
&esp;&esp;羅貫中連連搖頭,道:“皇上親筆,是小民榮光。”
&esp;&esp;朱允炆毛筆蘸墨,輕聲道:“不管你是不是真如此想,但這首詞,不能少,少了的話,可就差了幾分氣勢。”
&esp;&esp;解縉、徐輝祖與王紳走近前,看著朱允炆龍飛鳳舞,一首《臨江仙》躍然紙上:
&esp;&esp;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esp;&esp;是非成敗轉頭空。
&esp;&esp;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esp;&esp;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esp;&esp;一壺濁酒喜相逢。
&esp;&esp;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esp;&esp;楊慎啊,別怪朕,要怪就怪你出生太晚了。
&esp;&esp;等你有這首詩詞的意境與覺悟,起碼要一百多年,朕等不起……
&esp;&esp;“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esp;&esp;解縉吃驚至極地看著這首《臨江仙》,一股淡泊灑脫的氣勢撲面而來,即有慷慨悲壯,又有蕩氣迴腸!如此意境不凡之作,當真是皇上所作嗎?
&esp;&esp; 皇后,我們辦一個書局吧
&esp;&esp;“好詞!”
&esp;&esp;羅貫中深深讚歎。
&esp;&esp;自然而然的詞句,在渲染歷史興衰、蒼涼悲壯的意境時,又營造了沉浮在我,淡泊寧靜的曠達情懷。
&esp;&esp;無論用詞,還是詠古,亦或是抒情,境界,這首《臨江仙》都極為出彩。
&esp;&esp;更讓羅貫中驚喜莫名的是,這首詞調,竟與《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內容是如此的契合,平添了幾分感懷與豪情!
&esp;&esp;朱允炆深深凝視著眼下的《臨江仙》,嘴角帶著淺淺的笑意。
&esp;&esp;自己一直都在改變大明,不知道幾十年後,還會不會有楊廷和與楊慎。
&esp;&esp;就算是有這兩位人物,恐怕楊慎也不會被打屁股,一路發配到雲南吧。
&esp;&esp;若是沒有云南的沉澱,楊慎就沒辦法作出《廿一史彈詞》,這首對秦漢所思的《臨江仙》,很可能便不會出現在歷史中。
&esp;&esp;這個險,朱允炆不敢冒。
&esp;&esp;剽竊就剽竊吧,反正沒人可以識破。讓他們翻遍群書,也找不出證據來……
&esp;&esp;只不過,朱允炆還不夠無恥,沒有寫上自己的名字,思慮再三,添上了“楊慎”二字,道:“此詞,乃是一位名為楊慎的才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