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51節(第1/3 頁)
</dt>
&esp;&esp;鳳陽府有問題,吏部的問題也不小,加上李森本人是都察院之人,連帶著說明都察院也出了問題。
&esp;&esp;好嘛,死一個知縣,暴露出那麼多問題。
&esp;&esp;是時候了,自己可沒耐心等什麼三年或六年一次的考核!
&esp;&esp;今年必須考核!
&esp;&esp;不摸一下官員的底,那懷遠的百姓就白死了!
&esp;&esp;定遠。
&esp;&esp;景清帶著人,到了張氏米鋪外,看著緊閉的房門,景清不由皺了皺眉頭,看了一眼身旁的護衛,護衛上前便咚咚敲門。
&esp;&esp;“誰啊?”
&esp;&esp;鋪子裡面傳出了中年人的聲音。
&esp;&esp;“買米!”
&esp;&esp;護衛喊道。
&esp;&esp;“沒米了,去別家買吧。”
&esp;&esp;裡面的人不耐煩地回道。
&esp;&esp;護衛看向景清,景清面色陰寒,低沉著嗓音,對謝剛問道:“還有嗎?”
&esp;&esp;謝剛搖了搖頭,不安地說道:“大人,這是最後一家了。”
&esp;&esp;“定遠城的十八米鋪,家家無米!本官很好奇,他們是如何做生意的!”景清憤怒地說著,指了指米鋪的門面,咬牙道:“給我撞開門,本官倒要看看,他們是真沒米了,還是不想發賣!”
&esp;&esp;“大人,這不妥吧……”
&esp;&esp;謝剛連忙說道。
&esp;&esp;“有何不妥?若找不到足夠的米,那從懷遠來的百姓吃什麼?你應知曉,縣衙昨日又接納了三千難民,如今從百姓家買來的米,還不夠他們吃一天!再沒有米,百姓吃不得東西,事情就麻煩了!”
&esp;&esp;景清厲聲說道。
&esp;&esp;謝剛指了指米鋪,嘆息道:“大人走了這麼久,還沒想明白嗎?米鋪,是真的沒米了。”
&esp;&esp;景清看著謝剛,剛想說話,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順著謝剛手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了張氏米鋪牌匾上,在牌匾之上,除了“張氏米鋪”四個大字之後,還有四個小字:古今今古。
&esp;&esp;而在“古今今古”四個字外面,還鑲嵌有邊花。
&esp;&esp;這是一個徽記!
&esp;&esp;景清突然想了起來,十八米鋪的牌匾之下,似乎都有著同樣一個徽記。
&esp;&esp;“看來,本官是買不到米了!”
&esp;&esp;景清眯著眼,臉色凝重起來。
&esp;&esp;有人在控制米鋪,在囤積米糧!
&esp;&esp;景清看向謝剛,尚未發問,便見謝剛微微搖頭,嚴肅地說道:“大人,還請回衙。”
&esp;&esp;畏懼嗎?
&esp;&esp;景清不知道謝剛如此小心謹慎,是在害怕什麼。
&esp;&esp;返回縣衙,鬱新看著空無所獲的景清,並沒有責備,反而似在預料之中,鎮定地喝著茶。
&esp;&esp;“大人,有人在囤積米糧,我們已無辦法買到糧食。”景清怒氣衝衝坐了下來,端起一碗茶便道:“不知大人是否知道古今今古是何人?”
&esp;&esp;鬱新眯著眼,道:“古今今古?”
&esp;&esp;“沒錯,定遠十八家米鋪,皆刻有古今今古的徽記。對於此人身份,主簿語焉不詳,似有畏懼之心。”
&esp;&esp;景清很是不理解。
&esp;&esp;整個定遠城,就知縣吳才茂最大,現在吳才茂被關在了牢裡,主簿還害怕誰去?在這個小小的定遠城中,難道還有比知縣更大的官?
&esp;&esp;黃子澄開口說道:“古今今古,倒像是我聽聞過的一副對聯。”
&esp;&esp;“什麼對聯?”
&esp;&esp;景清有些意外。
&esp;&esp;黃子澄思索了下,搖了搖頭,道:“想不出在哪裡聽聞過,只知對聯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