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43節(第2/2 頁)
江東門,這是商人集散之地,想要購置大量貨物,這裡是最好的地方。
&esp;&esp;“父親,朝廷真的允許通商了?”
&esp;&esp;雖然只有十三四歲,沈修德已頗有幾分君子風采,行止之間,自帶儒風。
&esp;&esp;沈一元搖了搖頭,看著沈修德,道:“尚不能下定論,此番南下通商,並非是出自朝廷律令,也尚未聽聞朝廷打算恢復市舶司,在事態沒有明朗之前,還存在變數。”
&esp;&esp;沈修德想了想,仰著頭問道:“父親的意思,這一次南下,可能是一連串通商的開始,也可能僅此一次,是嗎?”
&esp;&esp;沈一元將手放在沈修德的腦袋上,對於這個早慧的孩子,他十分喜歡,道:“沒錯,除非此番我們能賺很多錢,證明通商是對的。”
&esp;&esp;沈修德低頭思考著父親的話,吳輝掌櫃停了下來,詢問道:“沈爺,此番南下,我們購置什麼貨物最佳?”
&esp;&esp;沈一元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張紙,遞給了吳掌櫃,道:“按這上面的採買吧。”
&esp;&esp;吳輝展開一看,不由愣住,仔細看完之後,才說道:“這恐怕不妥吧?”
&esp;&esp;“有何不妥?”
&esp;&esp;沈一元反問道。
&esp;&esp;吳輝指了指購貨清單,道:“陶瓷採購六千件,是否太多了一些?為何要採買大量菜刀等刀具?這些也就罷了,這五百匹絲綢又是為何?”
&esp;&esp;沈家便是賣絲綢的,一個賣絲綢的,竟然還要買絲綢?這不成了笑話。沈家在京師庫房裡有不少絲綢,取出五百匹並不會影響店鋪運作。
&esp;&esp;沈一元自信地說道:“南洋之人,好陶瓷、絲綢之物,這在前朝早有記載。陶瓷需要大量採購,到時,可以拿去換寶石。”
&esp;&esp;“寶石?”
&esp;&esp;何氏眼睛開始放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