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44節(第1/3 頁)
</dt>
&esp;&esp;“菜刀等刀具,自然也是貨物,南洋那些地方,鐵礦不多,縱有鐵礦,天氣如此潮溼,多少鐵物件也該換一換了,拿去以物易物,一把菜刀,換五十斤香料還是可以的。”
&esp;&esp;“五十斤香料?”
&esp;&esp;何氏瞪大眼,這,這不過是搶劫嗎?不,搶劫也沒這個價啊……
&esp;&esp;“至於為什麼我們有絲綢,還需要買絲綢,那是因為我們的絲綢都是上品貨,京師之人可以辨識優劣。可南洋之人只認絲綢,如何知曉其中差異?下品貨足夠了。依我看,一尺絲綢換五十斤豆蔻是划算的……”
&esp;&esp;沈一元侃侃而談。
&esp;&esp;何氏有些眩暈,南洋之地竟有如此富庶?
&esp;&esp;“去吧,按照清單採買,讓他們送至東水關碼頭,十七、十八號福船是我們的商船,核對之後,可先行搬入船艙。”
&esp;&esp;沈一元對吳輝吩咐道。
&esp;&esp;吳輝老臉滿是笑意,點了點頭,便帶著清單離去。
&esp;&esp;何氏看著從容的沈一元,莞爾道:“看來夫君對此番通商,頗有自信。”
&esp;&esp;沈一元重重點頭,道:“我可以感覺的到,我大明即將發生劇變,而在這一場劇變之中,商人將會變得無比強大!潤娘,這是我們的機會,我要親自辦好此事!”
&esp;&esp;“親自?你要去南洋?”
&esp;&esp;何氏臉色一變,伸手抓著沈一元的胳膊,道:“不行,我不准你去!”
&esp;&esp;沈一元看著何氏,笑道:“此番通商不同尋常,我不去盯著,誰去?吳掌櫃今年五十五了,我怎忍心讓他在海上顛簸?孫掌櫃與楊掌櫃尚在蘇州,孟掌櫃在婺源,廖掌櫃是個好的人選,可你也知道,他兒子尚未滿月,如何能讓他離開京師?”
&esp;&esp;“再者,南洋商貿到底行不行得通,大明能不能立足於三佛齊,其他島國有什麼物產,價值幾何,我若不去,誰能做得了主?”
&esp;&esp;“太危險,海上風高浪急……”
&esp;&esp;何氏擔憂地說道。
&esp;&esp;沈一元拍了拍何氏的手,寬慰道:“我們是純碎的商人,天生的奔波命。你不知吧,遼王也會親自前往南洋,他可是皇室宗親,本可以坐享榮華的富貴人物。他猶不擔心,你又擔心什麼?”
&esp;&esp;“遼王也去?”
&esp;&esp;何氏難以相信。
&esp;&esp;沈一元微微點頭,目光看向遠處熙攘的街,認真地說道:“昨晚赴宴的三十六商,必然會差遣最得力之人前往南洋,甚至有不少人會親自上陣。”
&esp;&esp;遼王府。
&esp;&esp;朱耿看著安穩喝茶的朱植,勸道:“十五哥,沒必要親自去一趟南洋吧?路途遙遠不說,來回怕是要一年之久。”
&esp;&esp;朱桂張了張嘴,長嘆一口氣,走到朱植身前,將茶杯拿了去,道:“你到底怎麼想的?太祖當年以海路往北地運輸糧食,中途船隻傾覆的可不在少數!你貴為藩王,如何能以身冒險?此事,我不答應!”
&esp;&esp;朱植拍了拍衣襟上的茶水,起身對朱桂與朱耿肅然行禮,道:“十三哥,十八弟,南下通商,往小了說,不過是一筆生意。可往大了說,此事關係海禁之策變遷,關係沿海萬民生存之福祉,關係我大明對外之國策。”
&esp;&esp;“如此大事,我身為藩王,太祖之子,如何能避退於後?大丈夫再世,理應做點事出來。本王已然決定,親至南洋,即為商人、通貿華夷,亦為招撫使,宣慰三佛齊。”
&esp;&esp;朱耿、朱桂吃驚地看著朱植。
&esp;&esp;從軍則戍衛邊疆,
&esp;&esp;行商則心憂萬民!
&esp;&esp;這就是遼王的覺悟嗎?
&esp;&esp;“好,不愧是朕選中的人!”
&esp;&esp;朱允炆抬腳進入房中,朱植、朱耿、朱桂連忙下跪行禮。
&esp;&esp;“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