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46節(第1/3 頁)
</dt>
&esp;&esp;“什麼?”
&esp;&esp;戴萬臉色一變,事態比自己想象的更為嚴重!
&esp;&esp;宋禮悽然地看著眾人,道:“渦河承受不住,懷遠沒了!這黃河大堤又能抗下去多久?與其被動等待黃河潰壩,還不如主動掘堤分流!”
&esp;&esp;高巍厲聲道:“潰壩與掘堤有何區別?!”
&esp;&esp;宋禮毫不畏懼,上前一步,浩然道:“至少我們可以選擇在哪裡掘堤,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水患!”
&esp;&esp;“沒錯,位置很重要。”
&esp;&esp;一聲疲弱地聲音傳入眾人耳中。
&esp;&esp;眾人連忙看去,只見張顯宗睜開了眼,正想要站起身來。
&esp;&esp;薛夏連忙上前,關切地說道:“大人,你身上傷勢很重,不要起身了。”
&esp;&esp;張顯宗微微搖頭,嘆了一口氣,道:“相對百姓,這點痛不算什麼。諸位,懷遠被淹,意味著渦河已瀕臨極限,那渦河東西的睢水、穎水,也必是為危如累卵。一旦黃河潰壩,黃河之水南下,注入渦河、睢水、穎水,那這三河千里,必是生靈塗炭。”
&esp;&esp;“所以,黃河奪三水入淮,絕對不允許再發生。眼下我們已無其他辦法,只能引水北上,以保河南、安徽、南直隸等地。我知道,此舉必害山東百姓,只這萬千罪過,我一人承擔!”
&esp;&esp;張顯宗站了起來,雙腿有些抖動,略顯蒼老的面容之上,浮現出斬釘截鐵的堅決。
&esp;&esp;保小保大,孰是孰非?
&esp;&esp;張顯宗並不清楚,但他清楚,皇上委派他來這裡,為的便是讓更多的人活下去。
&esp;&esp;宋禮眼睛一酸,連忙說道:“大人,事情或沒如此嚴重,引水北上,或會危害山東百姓,但還不至成大災。”
&esp;&esp;“說說吧。”
&esp;&esp;張顯宗強忍著疼痛,走了兩步,額頭已然冒汗。
&esp;&esp;宋禮連忙吩咐楊永拿出水道輿圖,展示給張顯宗,認真地說道:“大人請看,若是我們選擇在鎮口閘至境山掘堤引流北上,黃河水將沿秦溝支流,注入張莊湖、赤山湖、昭陽湖,這裡可以承載大量水流。”
&esp;&esp;“自這幾座湖泊向東,還有北沙河、南沙水道可以分流,向北則是泗水,白馬河,而這又可接通沂水。自獨山湖經會通河,黃河水會進入濟寧地界,繼續北山,則是馬踏湖,於安平鎮位置,可以注入大清河。”
&esp;&esp;“大清河漫長,延伸東北之地,直入大海。臣下還差人詢問過行商,山東大部暴雨並不大,其水道或可承載這黃河分洪。”
&esp;&esp;張顯宗看著河道圖,仔細思索之後,微微搖頭,道:“宋禮啊,你為什麼會在戶部,依我看,你應該入主工部,專司水利最為合適。”
&esp;&esp;不等宋禮說話,張顯宗便對戴萬道:“給你四個時辰,調動所有衙役與徐州衛之人,將鎮口閘至境山一帶百姓撤至安全地帶,清查分洪一線,務必遷移所有百姓,若因你遺漏而死傷一人,後果你來擔著!”
&esp;&esp;戴萬鬱悶地想要吐血,到最後,鍋還是自己背,但沒辦法,人家是領旨意,比不了。
&esp;&esp;看著匆匆離去的戴萬,張顯宗坐了下來,取過筆墨,匆匆寫了一封信,然後封好,對薛夏道:“還請你將此信轉交皇上。”
&esp;&esp;薛夏接過信,凝眸看著張顯宗,沉聲道:“強行支撐,只能毀了你的身體。而且以你現在的狀態,傷口再染水,怕是神仙也救不過來。”
&esp;&esp;張顯宗哈哈一笑,道:“治國平天下,以死謝君恩,是我等文人風骨,你一武夫,懂什麼?”
&esp;&esp;“大人!”
&esp;&esp;宋禮想要攔住張顯宗,卻被張顯宗一把推開。
&esp;&esp;房門開啟了,風雨吹了進來。
&esp;&esp;“走,讓我送送百姓!”
&esp;&esp;張顯宗踏步走入風雨之中,無畏挺拔的身軀,就如此傲然在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