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12節(第1/4 頁)
</dt>
&esp;&esp;「越接近過年事情越多,後面每日能更多少我盡力,儘量不斷更請假,感謝大家理解。」
&esp;&esp; 二皇子與太子之爭?
&esp;&esp;不再監國?
&esp;&esp;楊溥看著桌案後奮筆疾書的朱文奎,有些不明白他在想什麼。
&esp;&esp;自從建文十二年秋遷都北京之後,建文皇帝朱允炆便開始培養朱文奎的政務處理能力,一應地方官府文書先送內閣,後送東宮,若內閣與東宮意見一致,小事立斷,大事再奏,若內閣與東宮意見不一致,則奏知皇上決斷。
&esp;&esp;在這近兩年的時間裡,朱文奎事實上在監國。
&esp;&esp;有權直接處理國家政務,不是監國是什麼?
&esp;&esp;相對於當年的懿文太子,朱文奎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決斷權。
&esp;&esp;滿朝文武都清楚,朱允炆這樣做是為了鍛鍊太子的政務能力,而朱文奎也不負眾望,展現出了良好的能力,不僅遷都事宜籌備周全,遷都之後民政也處理得極好,尤其是建文十二年底的“歸鄉潮”,不僅解決了山西糧荒,還慰藉了山西父老。
&esp;&esp;只是,自從阿曉穆誕下四皇子朱文境之後不到半年,朱文奎就開始了“懈怠”,屢屢請旨不再處理政務,雖然皇上並沒有答應,但朱文奎再這樣請旨下去,皇上遲早會點頭。
&esp;&esp;楊溥並不擔心朱文奎暫時不處理政務,擔心的是其他皇子。
&esp;&esp;隨著大量政務交東宮、內閣,建文皇帝主要負責軍務與大政方針,一個月就露面四次,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後宮,陪在建文皇帝身邊的,除了皇后與一干妃子外,還有二皇子朱文垣、三皇子朱文堂,襁褓裡的四皇子朱文境。
&esp;&esp;朱文境年幼不算什麼,對朱文奎構不成威脅,但朱文境的母親阿曉穆就說不準了,這個女人出自女真部落,會不會在朱允炆耳邊吹枕頭風誰也不清楚。
&esp;&esp;當然,最大的威脅還是二皇子朱文垣。
&esp;&esp;朱文垣是建文三年生,十一二歲的年齡表現出了驚人的智慧,不僅聰慧敏秀,為人處世更透著謙謙之風,深得太后喜歡。
&esp;&esp;二皇子與太子朱文奎年齡相差不算大,三四歲而已。
&esp;&esp;楊溥走向朱文奎,猶豫了下,見左右無人,還是決定進言:“太子,皇上倚重,不可不為。身為嫡長子,當擔起國之重任,勿使他人有可乘之機,徒增變故。”
&esp;&esp;朱文奎收起筆,看著面色凝重的楊溥,淡然一笑:“他人可乘之機?楊先生話中有話。”
&esp;&esp;楊溥正色道:“臣本不該言,言有挑撥之嫌。然為社稷安穩,不能不言。”
&esp;&esp;朱文奎拿起紙張,吹乾墨,起身道:“楊先生知道不該言,這樣的話就莫要再言,父皇有父皇的安排。”
&esp;&esp;楊溥看著朱文奎出了門,看樣子又是去後宮請旨了。
&esp;&esp;內閣。
&esp;&esp;解縉、楊士奇、鐵鉉正在處理文書,內侍走來,扯著嗓子喊道:“內閣聽口諭。”
&esp;&esp;內閣大臣走出行禮。
&esp;&esp;內侍喊道:“皇上口諭,自今日起,內閣公文不再送東宮,轉送武英殿,交朕與二皇子朱文垣處理。欽此。”
&esp;&esp;“這——”
&esp;&esp;“臣等領旨。”
&esp;&esp;解縉、楊士奇、鐵鉉等人臉色驟變。
&esp;&esp;內侍離開。
&esp;&esp;解縉一臉愁容:“皇上到底在做什麼?”
&esp;&esp;楊士奇目光遊離不定,眉頭緊鎖:“這樣一來,不出二十年,恐有蕭牆之禍。”
&esp;&esp;鐵鉉坐了下來,又站起身,憋了一口氣:“我們應該求見皇上收回旨意!”
&esp;&esp;“走!”
&esp;&esp;解縉、楊士奇齊聲。
&esp;&esp;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解縉、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