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孔遊被抓(第1/2 頁)
“太常侍!”
王大富大喝了一聲,說道:“你說這些話是什麼意思?難道在你的眼中,孔家的地位比起各個國家還要高?這就是你們儒家所標榜的忠君?”
這種痛打落水狗的事情,王大富才不會放過。
這個時候,孔遊已經豁出去了:“哼!提起忠君,似乎你所推崇的法家才是皇帝的鷹犬吧!”
孔遊倒是說的沒錯,歷朝歷代,似乎真的是這樣的。
法家對自己的定位便是君王的爪牙,只要是君王所說的話,他們都會無條件的支援。
但是,有一點,儒家是無論如何都比不上法家的。
那就是,歷朝歷代的貪官汙吏,似乎是儒家多一點,反而法家很少出現。
但是,法家的大臣,也確實很少有善終的。
大概這都是因為商鞅的原因。
自商鞅開始,法家的人就一直崇尚身死而道不消。
法家的先賢也確實一直是這麼做的。
商鞅自秦孝公死後,深知自己因為變法一事得罪了秦國的世族,所以,為了能夠維持秦國的變法,商鞅不惜讓秦惠文王殺了自己,令秦惠文王能夠穩定住秦國世族,得以讓變法進行下去。
漢景帝時期,晁錯為了能夠貫徹削藩的政策,寧願腰斬於市,令景帝對諸王心懷怨恨,堅定削藩的決心。
以上種種,王大富相信以儒家的人,是絕對不會做出來的。
反倒是那種死腦筋的人,儒家佔了大多數。
王大富之所以對儒家有如此深的芥蒂,就是因為一個人。
方孝孺。
在世人的眼中,方孝孺是一個大忠臣,是儒家標榜的忠君愛國的典範。
但是在王大富看來,方孝孺之死與法家那些先賢之死是有根本上的區別的。
就如先前所說,法家先賢之死,是為了能夠貫徹君主的意志,是為了他們的政策能夠繼續貫徹下去。
而方孝孺之死呢?
方孝孺鼓動朱允炆削藩,可是,這個削藩與景帝的削藩又有所不同。
漢景帝時期,漢都長安北面便是匈奴之地,而諸王大部分被分封在了中原南部,相當於朝廷成為了諸王的抵擋匈奴的屏障。
而當時以吳、楚為代表的藩王已經對朝廷有了反心,朝廷到了不得不削藩的境地。
而方孝孺時期呢?
朱元璋分封諸子,諸王的領地都處於邊境,為的就是諸王能夠成為朝廷的屏障,抵抗蒙古。
而且,當時諸王並無反心,最重要的是,朱允炆在登基之前,便親口答應了朱元璋不會為難他的幾位叔叔。
可是事實呢?
朱允炆登基之後,便在方孝孺等人的建議之下,著手開始削藩,可是,豬王並無過錯,便只能捕風捉影來削藩。
比如周王次子有爋僅十歲,朱允炆便以其言削周王。
湘王被人誣告謀反,無以自明,只能和王妃一起自焚以證明清白。
燕王朱棣本就是狼子野心,被逼著吃了三年豬糞,不反了朱允炆才怪。
而方孝孺呢?
靖難之役後,朱棣有心放過他,他卻言明要以死明志,甚至逼著朱棣殺他十族。
事實證明,朱棣是一個聽勸的人,就殺了他的十族。
當然,朱棣這麼做也是因為方孝孺本身是當世大儒,他身後代表的事江南士林,朱棣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定,自然是要讓江南士林心服的。
朱棣殺方孝孺的十族,實際上是在殺方孝孺背後的人。
可是,在儒家的評判中,商鞅等人的行為與方孝孺的行為卻是有天壤之別。
在儒家的眼中,朱棣殺方孝孺,是自絕於天下士子,自此之後,明朝皇帝便與士林之間存在了很深的芥蒂。
而商鞅他們呢?
在儒家看來,商鞅變法是殘暴的,商鞅之所以慘死,正是因為商鞅殘暴,秦惠文王是在替天行道。
一個為了理想而選擇身死的人,被儒家稱之為殘暴。
而另一個僅僅是為了自己身後名的人,則被儒家標榜為士林榜樣。
儒家的雙重標準顯現無疑。
正是因為這樣,王大富才會對儒家不滿。
“法家先賢充當爪牙?誰說的?你們儒家?”
王大富冷笑道:“在我看來,法家充當鷹犬,是君子所為,而儒家的所作所為,說得難聽點,就是一群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