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閉關鎖國(第2/2 頁)
力衰弱。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之辱,皆因武備不振,無法自保。”
賈誼接言:“且其變法遲鈍,洋務運動雖是自救之策,然未能徹底革新,僅是治標不治本。民心不固,亦是大患。”
張釋之附和:“民心向背,實為國之根本。清朝末年,民怨沸騰,國力衰微,終致外侮接踵而至。”
劉恆頷首:“諸位所言,皆是至理。清朝之敗,非一日之寒,乃積弊已久,內外交困。
吾等當引以為鑑,內修政理,外強軍力,固民心,明時勢,方能國泰民安。”
乾隆十八年
乾隆面色鐵青,怒氣衝衝:“此等言辭,雖出自後世,卻如利刃割心。圓明園,我大清之驕傲,竟遭此劫,是可忍孰不可忍!”
劉統勳拍案而起:“英法聯軍,狼子野心,竟敢犯我中華,毀我園林,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傅恆亦是怒不可遏:“陛下,此乃國之大恥,我等身為臣子,愧對先人!”
接著又光幕上又提及辛酉政變,乾隆心中怒火攻心:“咸豐懦弱,慈禧狠毒,竟至斯也!我大清之基業,豈能任由爾等敗壞!”
傅恆嘆道:“陛下,咸豐帝未能妥善安排後事,慈禧又以權謀私,終致大清國力衰微,此乃國之大不幸。”
劉統勳憤然道:“若非……”
話至唇邊,他忽而停頓,那畢竟是皇帝與太后,縱有千般不是,亦非臣子所能輕易指責。
於是,他將指責之言咽回,轉而道:“雖為後世之事,卻讓人痛心疾首,我大清國運,豈能被此等鼠輩所左右!”
乾隆緩緩長嘆一聲,眼中滿是痛心與不甘:
“洋務運動,我朝本欲藉此自強,學西法,建工廠,卻終未能改變國之命運。
甲午一戰,國之重創,竟至割地賠款,國何以堪!”
傅恆起身,面露憂色:“陛下,洋務運動雖有成效,卻未能觸及根本,加之慈禧專權,國力空虛,終致一敗塗地。
《馬關條約》之苛刻,割臺灣、遼東,賠款鉅萬,通商口岸大開,國之基業,竟被蠶食,實為國之大不幸。”
劉統勳亦言:“陛下,甲午戰敗,國力大損,財政虧空,民不聊生。
《馬關條約》之簽訂,更是雪上加霜,我大清國力,竟至於此,令人痛心疾首。”
乾隆帝閱後,面色凝重,長嘆道:“我大清自視為天朝上國,物產豐饒,本無需與外族通商,然未料外侮竟有此等實力,實為我等所未及。”
阿桂起身言道:“陛下,我朝曾多次遭受外族侵擾,為保邊防安全,限制通商實乃必要之策。
開放口岸,恐為外敵入侵之隙,又防鴉片之禍。”
劉綸則言:“皇上,臣等亦擔憂,與外族過多接觸,恐引不良之風俗與宗教,尤以基督教傳教士為甚,其活動恐擾民心,動搖朝廷根基。”
乾隆帝沉思良久,緩緩道:“諸位愛卿所言,朕皆瞭然於心。
然今日光幕之言,令朕深思。
我大清,既需自保,亦需知外侮之強。
朕意,限制通商,固邊防,禁鴉片,防外侮,此乃首要。
然亦不可閉關自守,需開眼看世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乾隆帝繼續道:“朕令,選派賢能,出使外邦,學習其長,以補我短。
同時,嚴防外族之不良影響,保護我大清文化之純淨。
諸卿當以此為鑑,勵精圖治,方能保我大清長治久安。”
眾臣聞言,皆感振奮,紛紛表態,誓要勤勉政事,力保大清江山永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