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歷史總是有遺憾的(第1/2 頁)
靖康元年
大殿內氣氛凝重。趙桓臉色鐵青,怒意與惶惑交織,心中卻無處安放。
他瞥向种師道,這位老將雖久經沙場,此刻眉頭緊鎖,憂慮的眼神讓趙桓心中一凜。
光幕上的言語如同利刃,刺痛著他的自尊與皇權。
\"這些無名之輩,竟敢非議大宋!\"
趙桓憤憤不平,聲音雖帶怒意,卻難以掩蓋內心的無力感。
他的話語在大殿內迴響,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种師道放下茶杯,面色凝重,\"陛下,光幕中所言雖刺耳,卻也警醒。
靖康之恥,實則非一日之寒,乃國之積弊所致。
然而,今日我大宋尚有可為。
金人雖強,然我軍民同仇敵愾,且有天時地利之便,何懼之有?\"
种師道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不確定,但同時也表達了對大宋命運的堅定信念。
正在此時,各大臣聞訊趕來。
李綱滿面悲憤,直入朝堂。
他不顧禮儀,直接跪在趙桓面前,聲淚俱下:“陛下,臣聞光幕之言,實為警鐘。
臣請命,願率勤王之師,與金賊決一死戰,以雪靖康之恥,振我大宋聲威!”
李綱的激昂之情溢於言表,他的忠誠和決心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种師道點頭贊同,“陛下,李大人之言,正合我意。”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李綱的支援和對當前局勢的深刻理解。
然而,姚平仲的出現卻讓局勢陡生變數。
他站在大殿中央,身姿挺拔,眼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聲音洪亮,充滿了自信。
“陛下,金兵雖強,但我軍也並非軟弱之輩,若能夜襲其營,定能大獲全勝,一舉扭轉戰局。”
种師道眉頭緊鎖,他深知金軍的厲害,夜襲行動風險極高,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他上前一步,對趙桓拱手道:“陛下,姚將軍的勇氣可嘉,但金營防備必嚴,我軍貿然行動,恐會陷入敵人的陷阱。
微臣建議,應以穩守為上,待援軍雲集,再圖大舉。”
趙桓聽著兩位將軍的意見,心中權衡。
他看向李綱,希望能從這位主戰派大臣那裡得到更多的支援。
李綱深知當前局勢的嚴峻,他堅定地說。
“陛下,種將軍的顧慮固然重要,但若能夜襲成功,不僅能削弱金軍的力量,更能提振我軍計程車氣。
臣願為姚將軍提供策應,確保行動的成功。”
种師道見李綱也支援姚平仲,心中不禁一沉。
他再次向趙桓進言:“陛下,微臣並非反對出擊,只是擔心夜襲的不確定性太高。
若能等到种師中將軍的援軍到達,我軍實力將大大增強,那時再出擊,勝算將更大。”
趙桓沉默,心中矛盾重重。
最終,他深吸一口氣,對姚平仲說,\"姚愛卿,計劃朕已知,此行風險大,務必謹慎。\"
姚平仲領命,他轉身對种師道和李綱一拱手。
“平仲定不負陛下所託,誓要以此戰建功。”
說罷,他昂首走出大殿,準備著手夜襲金營的準備工作。
隨著姚平仲領命而去,大殿內的緊張氣氛並未消散,反而因即將到來的夜襲行動而更顯凝重。
趙桓,這位身負大宋江山的皇帝,此刻卻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他深知局勢的嚴峻,卻不知如何是好。
他的目光在群臣之間遊移,心中渴望著有人能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
\"諸位愛卿,\"趙桓的聲音略顯顫抖,\"靖康之變的結局,天下百姓皆知,軍心民心皆已動搖。朕,朕不知如何是好。\"
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無力。
\"我大宋,我大宋難道真的要面臨如此結局?\"
种師道與李綱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奈。
种師道拱手道:\"陛下,微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向全國發布檄文,告之以實情,曉之以利害,鼓舞軍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他的建議,如同在風雨中尋找一絲光亮。
李綱緊隨其後,\"陛下,臣建議,可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揚我軍英勇事蹟,提振民心。
同時,廣施恩澤,減賦稅,安頓流民,以示陛下仁德,穩固民心。\"
他的言辭雖懇切,卻難掩對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