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共享盛世之光(第1/2 頁)
秦民:“把所有兵器都給化了,鑄成了銅人,以後咱們是不是真能過上太平日子了?”
秦·王綰:“陛下此舉意在永絕戰亂之源,銷燬兵器鑄成銅人,象徵的是武力歸一,天下太平。爾等無需擔憂,這正是邁向長久安寧的第一步。”
秦民:“現在量地、買東西都得按新規矩來?那秤和尺子都換新的了?咱得趕緊學學。”
秦·馮劫:“確實,度量衡統一,尺子長短一致,買賣交易將更加公平。你們手裡的舊秤舊尺雖需更換,但換來的是全國上下無欺無詐的交易環境,學學新規矩,對大家都有好處。”
秦民:“把天下分成了三十六個大塊,咱這地兒歸哪個郡管,以後得聽誰的?”
秦·李斯:“天下劃分三十六郡,你們所屬的郡縣,將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吏治理。守、尉、監三位大人將負責治安、軍事與監察,一切政令由中央統一,地方治理將更加有序。”
秦民:“哎呀,連數數都得按六來,買東西算賬可得小心點,別讓人給坑了。”
秦·馮去疾:“以六為數,雖初看似不便,實則暗合天地之數,利於行政管理。算賬時稍加留意,習慣後自會發現其中便利,且能避免混亂,確保交易公正。”
秦民:“秦王真能管得住天下?聽說以前那些王侯一多,就亂套了,現在都改成郡縣,真能行?”
秦·蒙毅:“秦王英明,郡縣制正是為了防止王侯割據,確保中央政令暢通無阻。歷史教訓深刻,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你們的疑慮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秦民:“秦王把燕、齊、楚那些遠地兒都給收了,以後咱們是不是也能吃上那邊的稀罕玩意兒了?”
秦·王賁:“收復邊遠之地,不僅擴大了我們的疆土,也帶來了各地的物產。燕、齊、楚的特產,未來定會流通於市,你們將有機會品嚐到更多稀罕之物,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
秦·莊襄王·贏異人:“吾兒政,真乃天縱英明之主也!他不僅滅六國,一統天下,更以無上智慧,革除舊弊,開創盛世。廢分封,立郡縣,使權力歸一,民心凝聚;統一度量衡,利國利民,交易公平;鑄兵器為銅人,永絕戰亂之源,昭示天下太平。此舉不僅彰顯了他超凡的治國才能,更體現了他深謀遠慮的雄才大略。吾兒的決策,必將載入史冊,為後世所頌揚,秦國因他而強,天下因他而安,實乃先祖之光,吾秦之幸也!”
秦民:“原來秦王的決策如此深遠,不僅是為了現在的安寧,更是為了後世的繁榮啊。”
秦·李斯:“秦王的每一項決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旨在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基礎。後輩當銘記於心,繼承併發揚光大,讓大秦帝國的輝煌,永照千秋。”
秦·蒙毅:“正是秦王的卓越決策,才有了今日的大秦。我等當齊心協力,將這盛世推向更高,讓大秦的旗幟永遠飄揚在世界的頂峰!”
漢·賈誼:“秦王之策固有其偉矣,然苛政猛於虎也。陳勝吳廣之事,非戰之罪,皆因其賦稅繁重,徭役無度,民不堪命耳。盛極一時之大秦,二世而亡,豈非警示乎?”
唐·魏徵:“雖嬴政英明,創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然而其刑罰嚴酷,焚書坑儒,禁錮思想,終致人心離散。盛世之下,若失民心,基業亦難穩固。此為後世執政者不可不察也。”
宋·范仲淹:“秦王之智,在於統一六國,立下豐功偉績;然其暴政亦激起民眾反抗。‘先憂後樂’,為政者當體恤民生,方能長治久安。秦之速亡,誠可為鑑戒。”
明·劉伯溫:“秦法雖峻,卻未及民心。秦始皇帝統一文字、度量衡,實為千古功勳;然其忽視民情,致使百姓怨聲載道。江山易得,民心難撫,此乃秦之所以短暫而隕落之由也。”
清·紀曉嵐:“秦始皇確有過人之處,然其行事未免過於急功近利。《四庫全書》編纂之時,我曾閱諸多古籍,見秦之滅亡,實源於民不聊生,而非僅僅外敵侵擾。欲圖長久,必先安民。”
秦始皇二十六年
當秦人在光幕上發出疑問:“把所有兵器都給化了,鑄成了銅人,以後咱們是不是真能過上太平日子了?”時,秦始皇與他的官員們正在金碧輝煌的朝堂上,緊急討論著如何將這些前所未有的舉措付諸實施,以及它們將如何為秦朝帶來深遠的好處。
李斯以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率先開口:“陛下英明,銷燬兵器鑄銅人之舉,不僅象徵著武力的統一,更是向天下昭示,秦朝將一掃戰亂陰霾,開啟一個嶄新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