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劉邦項羽的縮小版(第2/3 頁)
這時,范陽有個聰明人叫蒯徹,跑去跟武信君說:
“老大,你想打贏仗再佔地盤,先動手再奪城,我看這路子有點偏。
按我說的來,咱不用真刀實槍也能讓城池乖乖投降,不動聲色就能拿下大片地盤,一封書信傳出去,千里江山都能穩住,咋樣?”
武信君好奇:“啥意思啊?”
蒯徹說:“這范陽的縣官徐某,膽小又愛財,早就想投靠我們。
如果老大你把他當成前十個城裡的官員那樣處理,估計邊境上的城池一個個都會變成鐵桶,硬啃啃不下。
但是,如果你讓我拿著你的侯爺大印,送給這位徐大人,讓他坐上豪華馬車,威風凜凜地在燕趙兩地晃悠一圈,保準燕趙的地盤不費一兵一卒就自動送上門。”
武信君點頭:“嗯,這主意挺好!”
於是,他大手一揮,一百輛車、兩百匹馬加上侯爺的印信,全準備妥當,恭恭敬敬地請來了徐大人。
這訊息一傳開,燕趙那片,沒怎麼打仗,就自己開門迎客的大小城市,一下冒出了三十多個。】
明民:“這武信君真有兩下子,不費吹灰之力,城池就一個接一個投降了,真他孃的神了。”
宋民:“是啊,燕趙那邊的城池,聽說訊息後,都爭著搶著開門迎客,生怕落了後頭,這武信君的名聲,可真是響噹噹。”
明·劉伯溫:“蒯徹之策,猶如陰陽之變,剛柔並濟。
武信君以此收服諸城,非武力所能及也,足見其智慧超群。”
宋·太祖·趙匡胤:“武信君此舉,深諳‘伐交’之道,以德服人,遠勝千軍萬馬。
蒯徹獻策,兵不血刃,勝券在握。”
北宋·蘇軾:“蒯徹之才,不在兵法而在人心。
武信君之勝,不在兵力而在智謀。
古人云‘上兵伐謀’,洵非虛言。”
清·紀曉嵐:“蒯徹的計策,如同棋局上的巧妙一步,看似不經意,實則牽一髮而動全身。
武信君能採納此策,足以證明其非池中之物。”
隋民:“瞧瞧這陣仗,一百輛車,兩百匹馬,這排場,嘖嘖,徐大人這回可是風光無限啊。”
漢民:“徐大人這一趟出門,可真是坐享其成,啥也沒幹就升官發財了,看看,會說話比會打仗還管用。”
漢民:“蒯徹這招,真是絕了,不動一刀一槍,就讓那麼多城池乖乖投降,這得省下多少人命啊!”
清民:“蒯徹一張嘴比刀子還利,幾句話就把事兒辦成了,這腦袋瓜得值多少錢啊?”
唐民:“以後啊,咱們這些底層百姓,也得多學學說話的技巧,指不定啥時候也能靠嘴皮子吃香喝辣呢。”
裹了婆婆:“其實我真的很喜歡蒯徹這個人,論計謀,論識人,論心理,絕對都是當時天下頂級的。”
太清晰:“是的,最後的縱橫家。這人後邊說韓信是盜拓,劉邦是堯舜。”
豆包:“蒯徹是頂級謀士,才能勝過張良加蕭何,謀略思路至陰至陽。”
兔子帕特:“這些人是政治家,韓信只是軍事家。如果蒯徹和韓信合體,歷史一定改寫。”
南北朝·謝靈運:“確實,若論統攬全域性,運籌帷幄,蒯徹與韓信各擅勝場。
但試想,若是兩人聯手,恐怕歷史的車輪會被他們輕易扭轉。”
唐·上官婉兒:“不錯,蒯徹善揣摩人心,韓信精於戰場佈局,二人若能相輔相成,那便是真正的文韜武略兼備。
可惜啊,歷史沒有如果,否則,或許會有另一番天地。”
西漢·司馬遷:“此乃天意耶?人算乎?
古往今來,英雄際遇各異,造化弄人,使得許多佳話只能成為後人的憧憬。”
宋民:“說到這,我不由想起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與周瑜。
倘若他們能夠摒棄私心,通力合作,赤壁之戰或許不會如此驚心動魄,東吳與蜀漢的聯盟也會更加穩固吧。”
唐民:“話雖如此,但正是這樣的遺憾,才讓歷史充滿了波瀾壯闊的魅力。
每個時代的英雄都有他們的侷限與無奈,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歷史篇章。”
南沙灣:“歷史之所以迷人,在於它的不可預知性和複雜性。
每一次選擇,每一處轉折,皆有可能開啟一段傳奇。”
唐·杜甫:“詩史千年留遺韻,人事如夢轉瞬間。
吾輩雖居廟堂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