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劉邦項羽的縮小版(第1/3 頁)
【陳王那邊,把吳叔提拔成了代理王,讓他盯著兄弟們往西打到滎陽去。
張耳和陳餘倆老哥又找陳王商量,說要派精銳部隊往北走,拿回趙地的地盤。
陳王一想也是,就讓老家的熟人武臣領隊,邵騷給他打下手,然後讓張耳和陳餘分別做左右手下的隊長,給了他們三千兵馬,讓他們去趙地闖蕩。
陳王還派了個叫鄧宗的汝陰人去九江那塊兒折騰。
這時候,楚地這邊,動不動幾千人的隊伍拉幫結派的,數都數不過來。
葛嬰那小子到了東城,立了襄強說是楚王。
但聽說陳王自己稱王了,乾脆把襄強咔嚓掉,回來向陳王邀功。
結果陳王也不含糊,直接收拾了葛嬰。
陳王又讓魏國人周市往北開疆拓土,拿下魏地。
另外,他還把一個名叫蔡賜的上蔡人封為了上柱國,掌管軍事。
陳王聽說周文這老頭子挺能耐,懂兵法,就賞了他將軍的大印,讓他往西帶隊幹秦軍去了。】
誰要:“張耳和陳餘那倆老狐狸,又開始畫餅充飢,趙地的地頭蛇位置還沒坐熱乎呢,又要往北插一腳。”
豆包:“張耳和陳餘從親如父子到不共戴天。”
東漢·班固:“張耳、陳餘,始居約時,相然信死,而及據國爭權,還相賊害,豈若季札、展禽之始終哉!”
裹了婆婆:“張耳陳餘就是劉邦項羽的縮小版。”
落落餘暉:“張耳結局比陳餘好,兒子也封了王,還成了劉邦的女婿。”
太清晰:“葛嬰玩火自焚,立個偽王襄強,結果被陳王反手就是一個教訓,做人得低調點才行。”
唐民:\"可不就是,葛嬰立個什麼襄強,結果陳王一稱王,他就慌了神,結果回來求賞,陳王這刀子,快得很哪。\"
宋民:“今兒個這個稱王,明兒個那個稱霸,老百姓的日子就像風中的柳絮,飄忽不定。”
唐·太宗·李世民:“陳王分兵北上,南下,廣拓疆土,此乃進取之策,但治國需文武並用,不可偏廢。”
南宋·岳飛:“陳王雖一時得勢,然治軍不嚴,斬功臣如葛嬰,恐難長久,軍心何以凝聚?”
明·太祖·朱元璋:“且其分封將領,廣佈兵馬,看似威風,實則隱患重重,非長久之計。”
三國·曹操:“陳王此舉,頗似孤注一擲,雖一時風光,但根基未穩,後患無窮。”
漢六年
劉邦輕輕嘆了口氣,目光投向遠方,似乎穿透了時空,回到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想起當初,陳王振臂一呼,我輩響應者雲集,那時的熱血沸騰猶在眼前。”
蕭何緩緩點頭,語重心長道:
“陛下所言甚是,陳勝雖草莽出身,卻能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可見民心可用。
只是其未能善終,終究是缺乏遠見和穩固基業的謀略啊。”
韓信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冷冽:
“陳王分兵北上,南下,確是進取之舉,但治軍無方,斬殺功臣,如何能服眾?
軍中離心,失敗在所難免。”
張良輕輕搖頭,目光投向遠方:
“昔日張耳、陳餘,親密無間,轉眼反目成仇。
人情冷暖,世事變遷,真令人感慨萬千。”
蕭何緩緩開口:“誠哉斯言,想當年陳勝吳廣起義,那張耳、陳餘二人,初時情同手足,共謀大業,誰料想,世事如棋,局中人難以預料結局。”
劉邦嘴角微揚,眼中閃過一絲複雜:
“是啊,當初張耳與寡人也是肝膽相照,共飲血酒,誓同生死。”
周勃粗獷的臉上帶著一絲感慨:
“張耳那廝,終究還是比陳餘走得長遠些。
陳餘自負才智,卻不知忍一時風平浪靜,結果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張蒼輕聲附和:“陛下英明,能識人用人,不似陳勝、項羽之輩,剛愎自用,以至於眾叛親離。”
【那時候,武臣帶著兄弟們從白馬津過了河,一路跑到各縣裡,找當地的大佬們談心,大佬們一聽,紛紛站隊支援。
這一路上招兵買馬,很快集結了一支幾萬人的大軍。
武臣自封為“武信君”,一口氣拿下了趙地十多座城池,其他城池的守軍都縮在城裡不敢出來。
接下來,武臣帶人往東北方向奔,目標直指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