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陣兄弟呼應克(第1/3 頁)
八月初三,也就是前時那場大雨停後的第三天。
李淵率部出賈胡堡,經山腳小路,進向霍邑。
起初,李淵擔心宋老生固守不出。李淵軍中沒有攻具,如果宋老生固守城中,那這仗就沒法打了。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卻以為:“宋老生勇而無謀,我以輕騎挑之,他必會因怒而出。”
李淵以為然,於是就與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率領前部騎兵數百,首先到達了霍邑城外。到達之後,李淵一邊帶著騎兵大隊,暫停於霍邑城東外數里,等待後續的主力步兵到達;一邊即使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將數十騎至城下,舉鞭指麾,若將圍城之狀,並且同時辱罵宋老生。
一如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所料,宋老生果然被激怒,其乃引兵三萬,自東門、南門分道而出。
見計得售,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馳還回到了李淵處。李淵已遣殷開山傳令後邊的主力步兵,令之加快行速,速速趕來。當主力步兵趕到戰場時,宋老生帶出的部隊才剛組成陣地。
李淵打算先令軍士吃飯,吃飽後再進戰。李世民進言說:“時不可失!”
宋老生部是三萬人,李淵帶來的兵馬也是三萬人,雙方在兵數上勢均力敵,但宋老生部的軍械裝備等,要比李淵部好,加上宋老生部後有城池可依,如果不立即展開進攻,而竟等宋老生部扎穩陣腳,再做進攻的話,勝敗就難說了。
李淵立刻醒悟過來,便改變了主意,即自與李建成引一部兵,陣於城東;使李世民和他的女婿柴紹引一部兵,陣於城南高處。
宋老生是員悍將,認準了李淵的所在位置,麾兵疾進,率先發起了進攻,先攻李淵、李建成陣。激戰中,李建成墜馬。宋老生趁勢加強攻擊。李淵、李建成陣抵抗不住,被迫後退。
而就在此際,李世民率軍頭段志玄等,自城南高處引騎兵兩千馳下,衝擊宋老生陣。一舉將宋老生陣從中截斷,出其背。繼去鼠雀谷救援李淵的那一仗之後,李世民再次展現出了他的英武風姿,在衝戰的過程中,他手殺了數十敵人,兩刀皆缺,流血滿袖,灑之復戰。
李淵兵藉此復振,因傳呼道:“已獲宋老生!”
宋老生部的將士哪裡知道這是李淵的詐計?回顧望之,能見到的只有李世民及其部曲的來回衝殺,勢不可擋,便宋老生部將士,當真以為宋老生被俘了,由乃大敗。
李淵部的將士搶在宋老生部之前,殺向霍邑的城門。霍邑城門因此緊急地放下了千斤閘。
宋老生逃回城門下,引繩欲上,卻被劉弘基引兵追上,死在了劉弘基的刀下。
主將死了,城門又關了,宋老生部逃潰無路,被淵兵追逐砍殺,戰死的將士陳屍數里。時已暮時,李淵趁勝,即命登城。如上所述,其軍中沒有攻具,將士皆是肉薄而登,遂克霍邑。
太原送回的這道有關李淵大敗宋老生的情報,將李淵整一個擊敗宋老生、奪下霍邑的戰鬥經過,講述得相當詳細。並且除此以外,在這道情報的末尾,還提到了另一件與此相關的事。
就是在前陣子的那場大雨期間,李淵曾因缺糧和當時又有個“突厥與劉武周將趁虛襲擊太原”的傳言在軍中流傳的緣故,一度起過還師太原的心思,但被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主要是李世民給勸住了。李世民那時為勸李淵不可還師太原,甚至於大雨中,跪在李淵的帳外大哭。
情報的最末一句話,是對李淵此戰做的總結:淵之殲老生、拔霍邑,半悉建成、世民之功也。
……
看完了這道情報,李善道喟然良久。
于志寧問他說道:“明公,緣何感嘆?”
“司馬,你看這則情報中所言,先是李淵欲退兵,而李世民勸之;又戰於霍邑城外時,進言李淵,‘機不可失’,復值戰危之時,其又親引段志玄等騎軍部眾,居高臨下,沖斷宋老生陣,手刃數十敵。我聞李世民年不過弱冠,智勇及此,英傑可稱也!”
于志寧說道:“世民之名,僕嘗有聞。與其兄建成,確俱可稱英傑。虎父無犬子,誠不虛言。”
李善道瞧了他兩眼,摸著短髭,面帶笑意,故意問道:“司馬,你覺得世民與我比何如?”
“自是不如明公。”
李善道問道:“哦?此話怎講?”
“霍邑此戰,唐公李淵是為主將,建成、世民兄弟皆從令而已,此一不足與明公比;激戰之際,建成墜馬、世民親引騎犯險,此皆匹夫勇耳,非為將者當為,此二不足與明公比也。”
李善道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