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要在潼關兩軍臨(第2/3 頁)
這片本屬關中的區域則就被劃分到了關外,由此成為了河南的地盤。
卻在自然的偉力下,人是渺小的。潼關建成後,在很長的時期內,發揮了它代替函谷關的作用,然又是在雨水的沖刷下,潼關以南,後來又形成了一條路,北可以到禁溝,南連線原體。
,!
若經此路而行,就如東漢末年的函谷關,入關中的人就又能把潼關也繞過去了。
怎麼辦呢?只能再建個關卡,把這個漏洞給補上。遂於大業七年,楊廣令在在禁溝和潼河交匯處築城建關,新設了一座關口,名“潼關南城”,將原來的潼關改叫“潼關北城”。
……
當前,對峙在潼關的李建成、劉文靜所督之王長諧等各部唐軍和屈突通所率的驍果隋軍,就分是屯在潼關南城,又喚為都尉南城,和潼關北城,又喚為都尉北城。
潼關北城,是舊潼關,處於一個近似廢棄的狀態。
所以,在這個潼關北城,之前沒有多少隋兵把守。鎮守潼關的隋將名叫劉綱,本是駐兵在潼關南城。屈突通率部往去潼關之時,最早是想與劉綱所部會師,但王長諧趕在屈突通部到前,先引兵襲斬了劉綱,將都尉南城給佔據了,屈突通故此只能率部退保都尉北城。
也就是說,屈突通及其部現是處在一個被王長諧及其部擋在潼關外,進不了關中的狀態。
進不了關中,屈突通就只剩下一個選擇,那就是唯有眼睜睜看著長安被李淵克取,而又在長安落入李淵手中後,他又能怎麼辦?便只有要麼還河東縣城,要麼撤兵,東走前往洛陽。
還河東縣城,這肯定是不是個好的選項,就算還到河東縣城又能怎樣呢?一座孤城,困守而已。那亦即,又若是到了長安已下時,留給去屈突通的選項實際上就只一個了,便東走洛陽。
則又東走洛陽的話,他有什麼路可選擇走呢?
又如上所述,北邊是崤山等山脈,南邊是黃河,僅餘給他可大軍通行的道路,就只有東去,經秦函谷關、稠桑原、桃林與弘農縣之間、過澠池的這條路,他能夠走。
這也就是為何柴孝和所言之“他兩部或恐將是我等今番取陝、虢的最大變數”此話之來源。
或者再具體點說,最大的變數也還不是唐軍,主要是屈突通部。
有屈突通及其部夾在陝縣、桃林、弘農與潼關的唐軍間,縱是李建成、劉文靜等有意阻止李善道、柴孝和來取澠池、陝縣、桃林、弘農郡等地,李建成、劉文靜也鞭長莫及,顧不及。
……
帳中燭火通亮。
李善道、柴孝和、郭孝恪等與兩軍的一干重要將領,圍著沙盤而立。
柴孝和指點潼關到澠池間這條約三百來里長的通道,說道:“一聞我軍南渡黃河,攻打澠池、陝縣等地,現駐都尉南城的屈突通,勢必會大驚失色。因為這些地方一被我軍佔據,就等於是斷了他東走洛陽的道路。他就會因此而陷入進不得、也將退不得的極大絕境。
“則他會怎麼應對呢?僕之竊見,無非兩個選擇。一個是北渡黃河,還蒲坂;一個便是,他很有可能就會放棄進入關中、援助長安的意圖,而改以立即東走,以爭在我軍打下澠池等地前,他率其部驍果到至洛陽。兩個選擇之間,僕竊以為,他應是會選第二個選擇。”
郭孝恪贊同柴孝和的判斷,說道:“北渡黃河,還蒲坂的話,一則蒲坂孤城,沒有繼續堅守的必要;二則他渡河時,李建成、劉文靜部肯定會追擊,這對其部也會產生很大的危險。將軍,僕亦以為,還蒲坂、東走洛陽這兩個選擇,屈突通當是會選第二個。”
柴孝和說道:“屈突通部驍果數萬,他如果選了第二個選擇,總管、郭長史、諸位,那如果在他率部東走洛陽的時候,澠池等地,我軍還沒打下,對我等來說,這就是個很大的麻煩了。”
“對。其部數萬驍果,兵力比我軍要多得多。澠池等地,我軍若是能夠提前打下,藉助城防,猶尚能將其阻在城下;可一旦他東走之際,澠池等地我軍尚未攻得,說不得,我軍就得與他野戰了,他為突破我軍,進至洛陽,攻勢必然兇猛,則至其時,勝負實即難料矣。”
柴孝和補充說道:“這只是麻煩之一。還有一個麻煩,就是李建成、劉文靜所統之駐在潼關之唐軍部。據報,這部分的唐軍也有數萬之眾。屈突通部一旦東走,李建成、劉文靜豈會不作追擊?那若是到那個時候,澠池等縣,我軍尚未得之,就不僅是屈突通部,我軍可能要被迫與之野戰,李建成、劉文靜等所統之唐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