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勁敵期勝魏公忍(第3/3 頁)
段名為谷水。
自洛陽往關中,有兩條官道可行。
一條是北崤函路、一條是南崤函路。
南崤函路是沿著南邊的洛水河谷,經宜陽、長淵,轉往西北上,透過弘農郡,到達陝縣,然後再從陝縣向西,入潼關,從而進到關中。這條路開鑿得早,夏桀的祖父夏後皋的墓就在這條古道上,大概夏朝時就已有此路,因又稱“周秦古道”。
北崤函路則便是沿著谷水河谷,經澠池,到陝縣,然後也是再從陝縣向西,過潼關,進入關中。這條路開鑿得晚,是在函谷關一帶的地理風貌,如前所述,出現了變化後才開鑿的,開通於東漢末年,是當時曹操為西征運糧方便,乃才開鑿,因此道又稱“曹魏古道”。
如前所述,函谷關就在陝縣、桃林境內,而又同時,這兩條官道俱是蜿蜒穿行在崤山的深谷之中,故而,這兩條官道就被稱作“崤函道”。
——這兩條路是陸路,水路也有一條,即黃河漕運古道,西亦是起於陝縣,也就是後世的三門峽谷,東出澠池與新安縣的交界處,這條路是水運之路,其間兩岸的懸壁上,修有棧道。
黃河水路,李善道、柴孝和兩軍這麼多的人馬、輜重,當然不好走,更重要的是,北崤函路剛好是走的澠池、陝縣這一線,甚便於李善道對陝縣、桃林、弘農三縣的用兵,因是,無須多加考慮,南渡過黃河後,李善道、柴孝和就選了這條路做為主力的底下的行軍路線。
高延霸、高季輔部,他們的任務是去打盧氏。亦如前所述,盧氏也在洛水岸邊,是故,他們前期可以跟從主力一起南下行軍,但到了谷水後,他們就得與主力分道了。他們需要繼續南下,再行百十里,到洛水,其後沿著洛水谷地,再轉往西行,在崤山與熊耳山間穿行而過,抵至盧氏。——洛水河谷的北邊是崤山,南邊是熊耳山。
總而言之,南渡過黃河以後,接著再到谷水、洛水的路,因這一帶尚屬平原、丘陵地區,還較為好走,可等到李善道、柴孝和所領之主力與高延霸、高季輔所率之別部,分別轉入進北、南兩條崤函道後,之後的這兩條進軍道路,相比下,就會難走不少了。
李善道對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部隊在河內拔營前,他就已令楊粉堆遣得力斥候,順著北、南這兩條崤函道路,走上過一遭,已大致摸清楚了這兩條路的情況;又為保險起見,並令康三藏從歸他統管的商賈中,選出了幾個走過這兩條道路的行商;並又從河內郡的吏士中,也又選了幾個走過這兩條道路的人,——有的官吏是關中人,或乾脆就是陝縣等地人,是故河內吏員中亦有知此兩條道路者。
這幾個斥候、行商、吏士,李善道自留了些在中軍,餘者分給了柴孝和、高延霸等各部。
嚮導之外,禦寒的冬衣等物,李善道也準備得甚為充足,此次出征的將士們,除掉一些民夫,大多已經都換上了冬衣。再此外,天將深冬,這兩條道走的又是山間谷路,可以想見,肯定冷得很,必會有將士會因風寒染病,還有治療感冒、發燒等疾病的藥物,濟源、王屋因是山區,此兩縣的藥材甚為豐富,也預備了很多,足夠用了。
種種總總,亦無須贅述。
只說過了黃河,當晚在岸南筑營,休整了一晚,次日接著南下進軍。
行不一日,忽有散出在外的斥候,引著兩騎到了中軍,求見李善道。
李善道見了他兩人,聞得他兩人言語,還沒開口,隨從中軍,本在聆聽李善道敦敦教誨,循循善誘地教他有關盧氏這一仗需要多注意什麼的高延霸已是勃然大怒!
「6.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