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降先動丞公意(第2/3 頁)
聽見,這數百賊兵喊的是:“楊郡守、楊通守、盧郡丞和守軍全體將士、及郡縣吏與城內全體士民:你們現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薛世雄部三萬步騎精銳,已被我軍盡殲,貴郡的其餘別縣,漳南、武城等等,也都已經投降我軍,你們已經沒有援兵了!
“你們想負隅頑抗麼?今圍攻你城之我軍,十萬之眾,你們怎麼守得住呢?張豎眼,是楊通守帳下的頭號勇將,他的營被我軍一日攻破,他也幡然醒悟,已經降從我軍。我軍有黎陽倉在手,糧食充足,就是不攻你城,圍,也能把你們圍到糧盡。你們還有多少糧食可以吃呢?
“二位楊公、盧公、守軍的諸位校尉、旅帥們,勸你們多體惜體惜你們的部下和家屬,愛惜他們的性命,早一點為他們,也是為你們找一條生路,別再叫他們作無謂的犧牲了。
“我軍是仁義之師,是怎麼對待俘虜的,你們剛才已經看到。願意投降的,寬厚地撫待;想還鄉的,給錢糧,任之還鄉。天地之間,人為貴。你們應該立即下令,停止抵抗,開啟城門,歡迎我軍進城。我軍可以保證你們和你們全軍將士、城中所有士民的安全。只有這樣,才是你們唯一的生路。你們可以想一想,如果覺得這樣辦好,就這樣辦。
“如果楊郡守、楊通守、盧郡丞,你們不愛惜守軍將士的性命,還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總歸,城是會被我軍拿下,頑抗到底者是會被解決的。給你們一天考慮,明日我軍發起攻城。”
連著朝著城上喊了三遍。
數百賊兵的弓手,快速地越過城壕,進至北城下近處,在城上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朝著城頭各射了一箭,隨即,迅速地退回到了剛才的位置。
楊得道猶在回味賊兵的這道招降書。
楊善會已經急聲下令:“是箭書。立即傳令,凡拾到箭書者,不許開啟,盡數上交過來。”
有軍吏領令,忙去傳令。
一聲幽幽,在旁嘟噥而起:“唸了三遍,哪個不是聽得清清楚楚,再收繳箭書,何用之有!”
說話之人,自是盧郡丞。
為了能夠做到精誠團結,**協力地守城,對這賊廝,自認為已是百般忍讓,這賊廝,卻冷言冷語,怪話不斷,說個沒完沒了!楊善會勃然大怒,奮力一拍欄杆,瞋目怒視盧郡丞,怒道:“即便無用,丞公,難道就能坐視將士私藏勸降之書?壞我守城士氣?”
盧郡丞不與他吵,臉扭向一邊,嘟嚕說道:“壞我守城士氣?楊公啊,你下城樓,去兩邊城牆上巡巡,李賊這幾個攻心之策下來,我城守卒計程車氣,現而下是不是還有!哼。”
“你哼什麼?”
盧郡丞沒吱聲了,只心中暗道:“事已至此,還怕壞守城士氣。早在張豎眼營被破時,士氣就在掉了!‘多體惜體惜部下和家屬,愛惜他們性命,不要再做無謂的犧牲。’李賊的這幾句話一出來,莫說士氣了,便是再欲令使守卒堅守,只怕都要會激起守卒的不滿和怨恨了!”
楊得道神情複雜,勸慰楊善會,說道:“楊公,勿要動怒。賊已明言,明日攻城。雖然大雨尚未停,守城對我有利,賊之所謂‘十萬眾’亦恐嚇我城中的虛言,然賊眾也至少是我守卒的十倍之多,其勢甚眾。這城,怎麼守,我等急需詳細計議!”
楊善會按下怒氣,目眺城外,見喊話的賊兵、射箭的賊兵等陸續回去了本陣,說道:“且再稍等,看看賊兵是不是真要回營。若果回營,願從明府還郡府,細議守城事。”
三個人在城樓上等了小半刻鐘,賊兵真是開始回營了。
又等了半個時辰,只等賊兵確實是都已經回去營中,三人才離開城樓,去郡府商議守城之事。
定下的第一件事,是今晚須當嚴加戒備,以防賊兵使詐,說是明天開始攻城,今晚先來個夜襲。第二件事,仍是楊善會的建議,即夜起,加強對守卒和城中士民的控制,以防生變。第三件事,三人從明天開始,每天至少兩個人在北城牆,以臨陣指揮守城。第四件事,派遣吏卒沿街喊話,告訴士民張豎眼沒降,獻牛酒的鄉民是被迫的等等,再告訴士民,援兵是有的,之前在清河與楊善會一同剿賊的本朝名將王辯,將率其部渡河來援,以安定、凝聚民心。
——在楊義臣率部來清河剿賊前,王辯嘗與楊善會共剿張金稱、高士達等賊,張須陀死後,王辯被楊廣任為了河南大使,移部去了河南道,又於前時,奉楊廣詔令,和王世充、薛世雄等一併,分各率部往援東都。他現在其實已快到洛陽了,渡河來援云云,才是楊善會的假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