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古文解析: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第1/4 頁)
一、《皇帝內經》原古文
素問第18章 平人氣象論
古文1
黃帝問曰:平人何如?
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調病人,醫不病,故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
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日少氣。
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痺。
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
平人之常氣稟(bing)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髒真散於肝,肝臟筋膜之氣也。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髒真濡(ru)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髒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髒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髒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
盛喘數絕者,則在病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洩也。
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脊痛;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澀,曰寒熱。
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病在內。
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
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痺,緩而滑曰熱中,盛而堅曰脹。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間髒曰難已。
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xiè)?(yi),安臥脈盛謂之脫血,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洩,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
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為真髒見,皆死。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
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飢者,胃疸。
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
二、以下是對古文1深度解析:
《脈象與健康:黃帝內經的智慧》
在這篇文章中,黃帝向岐伯請教平人的脈象特徵以及如何透過脈象判斷健康狀況。岐伯詳細地回答了黃帝的問題,闡述了平人脈象的基本特徵、異常脈象所反映的病症,以及脈象與四季胃氣、病症預測、臟腑經絡等方面的關係。
首先,岐伯指出平人脈象的基本特徵是“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即正常人在呼吸時,脈象會有一定的規律和節奏。這種脈象反映了人體氣血的充盈和執行狀況,以及臟腑功能的正常。
接著,岐伯闡述了異常脈象所反映的病症。例如,“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表示脈象虛弱,可能是氣虛的表現;“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表示脈象急促而躁動,可能是溫熱病或風邪侵襲的表現;“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或“脈絕不至”,表示脈象過快或停止,可能是病危的徵兆。
然後,岐伯探討了脈象與四季胃氣的關係。他認為,脈象應隨四季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如春脈微弦、夏脈微鉤、長夏脈微軟弱、秋脈微毛、冬脈微石。如果脈象與季節不相應,可能提示相應的臟腑出現了問題。
此外,岐伯還提到了脈象與病症預測的關係。他指出,透過脈象可以預測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例如,“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表示如果脈象出現秋脈的特徵,可能在秋季會生病;如果脈象中的秋脈特徵過於明顯,可能現在就已經生病了。
岐伯還強調了脈象與臟腑經絡的關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