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決氣 第三十(第1/3 頁)
靈樞第30章 決氣 第三十
古文:
黃帝曰:餘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餘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辨為六名,餘不知其所以然。歧伯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何謂氣?歧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何謂津?歧伯曰: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何謂液?歧伯曰: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面板潤澤,是謂液。何謂血?歧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何謂脈?歧伯曰: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黃帝曰:六氣有,有餘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歧伯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洩;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痺,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歧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然五穀與胃為大海也。
對古文深度解析
七律詩讚《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決氣〉解析》:
《贊〈靈樞·決氣〉解析》
周易哲思蘊妙玄,
靈樞決氣探真源。
陰陽運化乾坤定,
五行相生奧妙連。
精氣津液體脈合,
岐黃智慧耀千年。
深研解析明真諦,
醫學哲思共燦然。
詮釋:
詩的首聯“周易哲思蘊妙玄”,強調了《周易》哲學中蘊含的精妙深邃的思想;“靈樞決氣探真源”則指出對《靈樞·決氣》的解析是在探尋其本源。
頷聯“陰陽運化乾坤定,五行相生奧妙連”,描述了陰陽五行理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奇妙之處。
頸聯“精氣津液體脈合”,概括了《靈樞·決氣》中所涉及的各種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岐黃智慧耀千年”則表達了岐黃之術的智慧光芒閃耀了千年。
尾聯“深研解析明真諦,醫學哲思共燦然”,說明透過深入研究和解析,能夠明白其中的真諦,使醫學與哲學的思想共同綻放光彩。
一、《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決氣〉解析》
在古老的醫學經典《靈樞》中,《決氣》這一章如同一扇神秘的大門,揭示了人體生命的精微物質及其相互關係。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視角深入探究時,更能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深邃智慧,尤其是陰陽五行理論在其中的巧妙應用。
黃帝對人體中精、氣、津、液、血、脈這六種物質的存在與區別感到疑惑,而歧伯的解答則為我們揭示了生命的奧秘。精,是生命的本源,由兩神相搏而成,先於身體而存在,它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晶,體現了陰陽的和合與平衡,是生命的基石。氣,則是上焦開發所產生,宣發五穀之味,如霧露般滋養著肌膚、身體和毛髮,氣的執行與變化體現了陰陽的動態平衡,是生命活力的體現。
津,是腠理髮洩而出的汗液,溱溱而流,它與氣相互關聯,氣能生津,津能載氣,兩者共同維持著人體的陰陽平衡。液,是谷氣充滿後,注入骨骼,使骨骼屈伸自如,潤澤腦髓和面板的物質,液的生成與運化與五行中的土密切相關,土能生金,金能生水,體現了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血,源自中焦受氣,經過變化而呈現紅色,血的生成與執行與五行中的火密切相關,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體現了五行的相互轉化。脈,是壅遏營氣,使其無所逃避的通道,脈的通暢與陰陽五行的協調息息相關。
這六種物質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人體的生命活動,它們的變化與陰陽五行的理論緊密相連。精脫時,會出現耳聾,這是因為腎精不足,陰陽失衡;氣脫則導致目不明,這是因為肺氣虛弱,無法推動陰陽之氣的執行;津脫則腠理大開,汗大洩,這是因為津液流失,陰陽失調;液脫會使骨節屈伸不利,面色憔悴,腦髓消減,肢體麻木,耳鳴頻繁,這是因為液的虧損導致五行失衡;血脫則面色蒼白,失去光澤,脈象空虛,這是因為血液不足,陰陽五行皆失其和。
黃帝進一步詢問六氣的貴賤之分,歧伯指出六氣各有其部主,但它們的貴賤善惡並非絕對固定,而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五穀與胃則如同大海一般,是六氣的根源所在,這體現了五行中土的重要性,土能生養萬物,是生命的基礎。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精、氣、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