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俸祿革(第1/2 頁)
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正文卷583俸祿革新只聽崇禎皇帝認真地說道:“第一,從此以後,俸祿發放,不再折色!”
一聽這話,哪怕並沒有說加俸祿,文武官員聽了,臉上頓時就露出了笑容。
折色這個,是真得坑。朝廷國庫中有什麼就給什麼,並且這個給什麼,還不是市價,往往是比市價要低。甚至在明朝中葉的時候,大明寶鈔已經算是快成廢紙了,但是朝廷也一樣按面值給算俸祿裡面。
也虧了到明末這個時候,大明寶鈔已經徹底不用了,要不然,大明官員的俸祿,就真得是坑到家了。
他們正在高興著呢,只聽崇禎皇帝又宣佈道:“第二,俸祿發放一律改為朝廷的新錢,且按照十石一兩新錢的方式進行折算。”
新錢的發行,經過這兩年的實行,已經有足夠的信譽。至少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基本上全是新錢。
文武百官聽到這話,也沒有對此有意見。
至於按照十石一兩銀子來折算,這個價格就目前這崇禎十八年來說,還是會有點虧的。
明代的一石米在不同時期摺合銀兩數額不同,豐年1兩銀可買12石,欠年7、8石不等,在戰亂年代,比如崇禎早些年的時候,甚至都有過一石米要2兩銀子的極端情況。
虧了這幾年天下太平下來,江南採購衙門源源不斷地輸送糧食到北方。如今在京師這邊的糧價,大概是一兩銀子八石左右。並且在預計將來的日子,一兩銀子還能買到更多的糧食。
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皇帝說了按照一兩銀子換算十石來算,雖然有的臣子感覺有點吃虧,但是想著不再折色,以後糧價也會越來越便宜的前景,便也都預設了。
而大明朝的俸祿,是按九品十八級來算的,明細如下:
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斗,至五石為至。
按照此時崇禎皇帝宣佈的規則,那麼大明朝政一品的官員,月俸是87石,年俸則為1044石。摺合銀,月薪為8.7兩,算年薪的話就是104.4兩。
而宋應星的年薪是多少?
十萬兩之多!
雖然宋應星的是爵位,高於一品,可這中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也難怪大明年輕官員,覺得自己學格物學也行的那些,都會棄官不做了。
此時,崇禎皇帝接著在那宣佈道:“第三,如今的俸祿數額,以後便是基本俸祿。另外還設官位俸祿,也就是做什麼官,便能再得對應官職的俸祿。至於大明各個官職的俸祿多少,等回頭再公佈。”
聽到這話,文武官員一個個歡喜的同時也很稀奇,竟然還有官位俸祿!
這個要是後世看來的話,其實就很簡單了。品級俸祿,就相當於是後世的基本工資;官位俸祿,就是後世的崗位工資了。
不用說,這就是劉偉超根據後世的工資明細給出的建議。
不過,你要說這個有多創新的話,其實也沒有。古代的時候,有些官封了好幾個頭銜,其實就是多領幾份俸祿,和這個很類似。
但是,古代那種,也就高階官員能受惠;而劉偉超給出的建議,大明所有的官員體系都能明確受惠了。
此時,崇禎皇帝這邊還沒完,又繼續說道:“另外,為鼓勵朝廷官員到窮困地區為官,俸祿中再增設補貼一項。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去西南為官,便可領取補貼;離開西南,則補貼取消。補貼數額,也會在之後再行公佈。”
自古以來的官員,沒有幾個願意去窮困地方為官;吏部選派官員的時候,如果知道要被派去窮困地方為官,甚至有不少人是寧可棄官不做的。
如今西南那邊改土歸流,將來又有改牧歸流,如果不從政策上給予鼓勵,顯然不會有多少人願意去的。
在崇禎皇帝的計劃中,這樣的官員,除了有補貼之外,還會有提拔優先的激勵。不過此時是在說俸祿,他便沒提這事。
看著底下文武官員都露出喜氣,崇禎皇帝接著宣佈道:“還有,以後每年上官都可以對直系下屬考核,分甲乙丙三等,另外發放年終俸祿。不過說明一點,甲乙丙等級有比例限制,如對評定不服,可越一級申述,也可向都察院申述。各級的年終俸祿,等之後再公佈。”
這一個年終俸祿,就是類似年終獎了。幹得好,幹不好,直屬上官應該是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