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沉默的西線(第2/2 頁)
的多種螺旋槳戰鬥機的外形做風洞測試。
1871年,世界上第一個風洞誕生,英國船舶工程師韋納姆用它進行物體空中運動阻力的測量。
真正將風洞應用於航空領域的人,還是美國萊特兄弟。1903年,萊特兄弟成功將一架帶有動力的載人飛行器——“飛行者一號”送上藍天,邁出了人類航空史上重要的一步。風洞,正是讓此次試飛載入史冊的“幕後功臣”。
以當時的科技水平,造出一架能飛上天的飛機已經不是難事,設計理論方面已相對成熟。困難的是,如何在複雜天氣情況下儘可能延長飛機飛行時間。這要求科學家透過試飛獲取大量空氣動力資料,從而設計出最佳機型。
試飛風險可想而知。為避免機毀人亡的事故,聰明的萊特兄弟想到了韋納姆的發明——風洞。
與科技感十足的現代風洞相比,萊特兄弟當時製作的風洞十分簡單——一個兩端開口、長1.8米、橫截面積約0.16平方米的大木箱。兄弟二人利用雙缸煤氣機作為動力源,在大木箱內對飛機模型進行上千次吹風試驗,成功獲取了一整套科學資料。最終,他們確定“飛行者一號”的最佳設計方案。
孫子涵每一天都要記錄多種飛行器,在風洞測試裡的不同資料。從這些資料裡,孫子涵居然將仲文驄說的很多航空原理,一點點消化了。
他開始對前拉,後推,和推拉一體式,有了自己的見解。
同時,鴨翼在風洞裡驚豔的表現和不穩定性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一點讓仲文驄很高興,他們組成了一個戰鬥機討論小組,這個小組經常聊到深夜,只為了八路軍第一架自我製造的飛機。
“首先,我們要明確任務!第一架飛機並不是戰鬥機,而是一種偵查戰鬥機,偵查在前,戰鬥在後,甚至極端一點,可以不要戰鬥!”,仲文驄反骨在強調,因為使命是一個飛機是否合格的重點。
“如果偵察機,如果你們是偵察機飛行員,你們需要什麼?”,仲文驄總是在提問,他很少直接說結果。
“速度,沒有速度的偵察機就沒有安全!很容易被敵人的戰鬥機擊落”,一個組員說道。
“航程,偵察機要能看到更遠的區域”,第二個說道。
“最好是兩個人,一個人飛行,一個人拍照和觀察”,第三個說道。
“我想說,你總要給我一挺機槍吧!”,一個組員說道。
大家七嘴八舌,說了很多,然後仲文驄讓他們討論只保留一個,他們要什麼?
小組經過痛苦的糾結,速度被第一個保留,哪怕腿短一點,也要透過速度保證偵察機飛行員的安全,飛行員太寶貴了。
“你們還可以在保留一個”,仲文驄再次說道。
航程被保留下來,這也是討論的結果。
最後,這架偵察機只追求速度和航程,其他均不考慮。
有同學問,“為什麼不考慮兩人?”
仲文驄想了想,反問他,“你可以再問問組員們的意見,看看他們怎麼想?或者去問問飛行員,他們的意見也很重要!”
仲文驄沒有乾綱獨斷,而是不斷要求組員們自己思考和找到答案,是因為他內心裡有一種害怕,害怕他的思維,會禁錮這群人。對於科學和工程,思維是最重要的成長根基,被固化的靈魂,無法成長!
他從計算機裡,拍出了很多照片,然後讓他們挑選機型,做成各種模型,吹風洞來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是自己給出一個,讓他們照做。
後來,仲文驄的這種討論式學習,成為了西北工業大學的一種學習風格,沒有答案,自己去尋找,自己組成小組來討論,學校只要結果,以及這個結果研究和討論的過程。
到四月底,這個小組給出了第一架飛機的樣式,這架飛機讓仲文驄也大吃一驚,這完全不是日本和,德國,美國的樣式,而是一種歐洲風格的飛機。
它非常像法國曾經設計的so.8000,代號獨角鯨!
難道,歷史在某個時刻會重疊起來,如同後世中國和法國都同時選擇了鴨翼佈局一樣?
難道這是文化和歷史的迴旋鏢,終將重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