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為什麼是這種樣式的戰鬥機?(第1/2 頁)
“為什麼是這種樣式的戰鬥機”,仲文驄很好奇,拿著一堆設計圖紙的他,倒像是一個向老師提問的學生。
孫子涵代表組員發言,他指著圖模型說道,“我們最終選擇這個方案,是基於我們的一些基本需求:
一,首先我們有雷達,我們想要空出鼻頭的位置,安裝雷達。這樣可以早發現敵人,能夠進行航線規避。
二,我們在風洞測試裡發現,您給我們的圖片裡,有這樣一種機型,但從未見到別的國家生產。於是我們就製作了模型,並進行風洞測試,結果讓人驚豔,它的後翼面帶來更多的升力,所以它非常輕巧,速度會很快,而且如果後翼面能動的話,它的俯仰會非常靈活。
三,我們還發現可以適當擴充套件機翼,這樣這架飛機會更省油,獲得更大的航程
四,我們還認為不需要設計太多的機型,要一機多用,這種造型的飛機,機鼻位置可以佈置雷達和機槍,而且飛行員視野開闊,應該能同時適應戰鬥機改型。這樣,零部件可以通用,將大大節約人力和物力!”
仲文驄沒有想到,這些組員們會思考到,一機多型,這個問題他並沒有思考,因為戰鬥機他定義的是殲六。
“沒有想過其他機型?”,仲文驄試著再問一下。
“你提供的照片裡面有一個,我們也認為很好,但造價太貴並不適合我們”,孫子涵說道。
“哪一個?”,仲文驄問道。
“就是那個德國人在研究的“箭”式,我們也做了模型,如果真的能提供前後各一臺發動機,那麼它將會飛出恐怖的速度。”,孫子涵回答道。
“為什麼放棄?”,仲文驄知道那架飛機,速度在當時的螺旋槳戰鬥機裡,無出其右者,極數能達到765公里每小時。而日本零式只有533公里每小時,箭矢比零式快了整整232公里每小時,零式是真的要吃屁的!
“我們討論的結果是,雙發動機,成本過高,結構太複雜,這意味著我們的產量會很少!現在是戰爭,不是藝術品博覽會”,孫子涵說道,所有的組員都在點頭。
“我們自己造不出發動機,那麼每一臺都無比珍貴,每一臺都要發揮出戰鬥力,所以我們做出了選擇!”,孫子涵做了最後說明。
“那麼你們和世界上絕大國家的選擇不同,考慮過後置螺旋槳的問題了嗎?”,仲文驄再次提問。
“最大的問題是,飛行員逃生,可能會碰到螺旋槳。所以,我們考慮實在不行,炸掉螺旋槳”,孫子涵語不驚人死不休。
仲文驄沒有再提問題,他站起來,對著所有組員說道,“開始準備樣機,我們沒有時間搞什麼小比例,直接用鋁材和輕質木頭為原料開始製作吧!”
他再次翻開組員們提供的設計引數,認真思考:
長度:11.83米
翼展:12.37米
高度:3.2米
機翼面積: 28.5平方米
掛載:1,000公斤
動力裝置:1x 美國雙黃蜂發動機,普惠公司2800馬力的R-2800“雙黃蜂”(double wasp)
最大速度:希望達到700公里\/小時
最高飛行極限高度:米
這架飛機翼展比零式要大一點點,但比零式長很多。
他知道法國曾經制造過五架樣機,翼展比這個短一些,翼面積要小一點,但法國人的發動機只有2250馬力,卻飛出了730公里的極速!
現在,他們有美國雙黃蜂發動機,推力是2800馬力,但中國缺少很多輕量化元件,所以最終這架飛機能飛出怎樣的成績,甚至能不能飛起來,那就要看這七個組員們和一千名工人們的集體能力了。
他再次拿起法國獨角鯨戰鬥機的照片,他非常確定,這個造型肯定能飛,只是能飛多快,能飛多高,以及機體的牢固性,這些需要在每一個環節和系統裡去裡把關。然後,這些系統之間,會有很多自動化的連結,系統會隨著專案的程序不斷複雜化,這種複雜化會導致很多系統設計失敗。
他覺得應該再次開一門課程,這門課程的教科書是錢學森1954出版的,名字叫《工程控制論》。
仲文驄從未跟人說過,在孫子涵他們提出設計方案之前,仲文驄一直想製造螺旋槳戰鬥機,其實是德國的ta152,德國福克·沃爾夫設計局首席設計師——庫爾特·坦克博士(dipl.-Ing. Kurt tank),做為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