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王太子面色大變,把頭上的冠也摘了,頓首道,使君大人開恩,臣知罪,今後再也不敢了。
楚王也趕忙陪笑道,使君大人教訓得是,犬子這是好心辦了壞事啊,望使君大人想個萬全之策,免脫犬子的罪狀。
小武也趕忙還禮,大王不必客氣。臣也是為大王考慮,天子對諸侯王招納亡命一向切齒痛恨。臣不想看到王太子一時疏忽,而傾覆楚國的社稷。希望大王明白臣一片苦心。
楚王道,那麼使君大人的意思是?
小武揮揮手,屏退隨從,低聲道,這幾個劫盜身份非同小可,領頭的是當年北軍射聲校尉如候,後來遷太子家令,深得皇太子寵幸。另外一個名管材智,前丞相左長史。兩位都是素有名聲的大吏。跟從他們的也都是丞相府的高階掾吏。乃是因為怕受到丞相府大獄牽連,而逃出來的。一路流亡到楚國,正好碰上王太子招募舍人。這幾個人武功才能如此不凡,王太子自然一下就看上了,可是後來他們發現王太子的行事和自己不合,頗為動怒,所以劫持王太子,索要贖金,以便有盤纏逃亡別處。……我的猜測不會錯罷。
王太子暗暗驚異,這個小豎子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那幾個人的真實姓名,我也是被劫持後才知道的。我要早知道他們是如此身份,就乾脆綁了去朝廷請功了。那個如候是長安衛太子的部下,我怎麼料得到,我竟然還跟他們說什麼要想辦法去刺殺擁護衛太子的一些重臣,擁立廣陵王為太子,這不是瘋了麼。怪不得他們霎時臉色大變,當即將我劫持。不過聽說這個豎子和廣陵王有關係,天子這次就派遣他去廣陵王迎娶翁主的。大概被他知道真相也不要緊。而國相李遂也是膽小怕事,諒他也不敢怎麼樣。
於是王太子道,使君大人真是明察秋毫。這幾個賊盜的確和公孫賀那反賊有關係,但臣當時並不知道他們的身份,臣不過在他們面前痛斥過公孫賀,他們就突然惱怒,劫持臣索要鉅額財物,可見這幾個賊盜死性不改,依舊眷戀故主,怨恨朝廷,判處磔刑一點不為過。
小武道,事情倘若有這麼簡單,倒也罷了,這樣的重案,朝廷一定會派丞相長史陪同御史中丞及數位二千石來雜治的。倘若拷掠出別的內情,牽引到太子,恐怕太子也逃脫不了罪責。……太子肯定事情就這麼簡單嗎?
王太子面色如死人一般,這個……使君大人認為該怎麼發落?
小武道,為今之計,只有出少府金,從厚撫卹三名死去的縣吏。至於這幾名劫質者,臣以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現今臣即將赴豫章太守任,身邊缺少幹吏,這幾個劫盜臣就收歸帳下使用如何?
楚王和王太子還未答話,國相李遂大驚道,劫質賊盜不加審問覆鞫,就解脫其罪,萬一被侍御史奏報告劾到長安朝廷,我等和使君都吃罪不起啊。
小武道,非常時期,亦有非常之法。當今天子歷年征伐匈奴,極需如將軍這樣的良將。況且他們原沒犯什麼大罪,不過因為供職丞相府,無端遭到牽連罷了。況且歷來謀反大罪,朝廷都會事先發下詔書,其中皆有〃為賊首所詿誤者,皆除其罪〃,象如將軍等並非謀反賊首,只是被詿誤的屬吏而已。況且皇上委派諸侯相、太守,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境安寧,使朝廷惠風流化,這幾名賊盜能夠因天子使者的數句勸告就束手就擒,足以證明他們秉性良善,可作為將來招降其他賊眾的榜樣。退一萬步說,地方官吏便宜行事的例子難道少了?天漢二年,曲阿縣令周千秋鞫問本縣男子強姦後母案,得其實罪,不經上報廷尉覆鞫,馬上命令將此人四肢張開綁在大樹上,讓騎吏五人以亂箭將其射死。事後天子也未加怪罪,只是派遣使者廉察,訪得周千秋一向廉潔奉公,疾惡如仇,反而大加歎賞。元封三年,南陽太守烏承祿發車騎甲士,親自監臨擊捕新野群盜,共捕得三百人,後經鞫問,得知這些人都是貧苦百姓,只是因為不堪新野縣令違背律令的橫徵暴斂,逼為盜賊的。烏府君聽到群盜首領述說慘狀,悲不自抑,當即於車前將新野縣令斬首。群盜首領看見太守如此廉明公正,大為感激,為首五人當場飲劍自殺,以謝烏府君。烏府君不經過拷掠鞫問,就專殺朝廷六百石長吏,自知有罪,寫下自劾文書上報長安,天子知道全部實情,竟然為之罷食,連稱他為忠臣廉吏。不但不加治罪,反而派使者賜璽書黃金以為勉勵,並赦免全部群盜,賜給田產。可見為天子分憂,不可事事拘泥,只要有助於大漢德化,那是無所不可的。
李遂聽了,這小子果然有張利嘴,他說的這些案例自己的確有些印象,怎麼關鍵時候就不記得呢?看來做官也是這樣,撐死膽大的,餓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