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時尚未提出。在冀中,與1940年底相比,1941年底,“敵人點
碉由534個增到1026個,公路由2550公里,增至4310公里,封鎖溝牆由540公里,增至2751公里。”形勢是十分嚴重的。
歷史的時針,正嘀嗒嘀嗒地指向1942年。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冀中開刀(1)
■“不要誤了公共汽車”
據說,上個世紀60年代,越南人民軍的高階將領訪問北京時,曾當面請教林彪:怎樣打敗美帝?林彪的答案只有一個字:熬。他說,你們現在的情況和我們八年抗戰的時候差不多,也是敵強我弱。沒別的辦法,熬吧。
林彪的回答令越南客人感到有些意外,他們本以為這位元帥,會說出一套道理來,沒想到只說了一個字。這個字特有的中國含義,還著實讓翻譯為難了半天。怎麼翻呢?你總不能翻成熬白菜的熬吧?其實,持久戰的確要靠熬,看誰熬得過誰,看誰能堅持到最後。這是敵對雙方意志的較量。日本人是很害怕這種較量的。1940年12月1日,當日軍參謀總長杉山上奏時,“天皇”就曾不無擔心地問道:“侵入莫斯科的拿破崙就是敗在消耗戰與游擊戰上。在中國的日本軍是否感覺到不好對付了?”
日本人雖說害怕持久戰,可現實又迫使他們認識到,要征服中國,要打敗共產黨,必須作持久打算。“百團大戰”後,一位名叫微中利一的日本眾議員,甚至發表文章說:“要想消滅中###,則必須依靠百年戰爭才能解決。”多田駿則有一句“名言”:“治安工作必須抓緊但不可急躁。”岡村寧次在1941年7月到任後,則“擬訂了既不急於求成,又不稍有放鬆的擴大華北治安區的三年長期計劃。”打算到1943年,爭取使華北“達到滿洲國的治安狀況。”也即從1941年的“治安區”佔10%,發展到1943年的“治安區”佔70%。
岡村寧次這個3年計劃實施了大約不到1年的樣子,就取得了相當的成績。戰後日本軍史研究人員認為,“從日本方面來看華北治安戰的全部經過,”1941年秋至1942年秋這一年度,“是肅正建設的全盛時期,”“特別是1942年,過去的各種施策逐漸顯示出效果。”“這是中共最窮困的時期。”他們還不無惋惜地說,“如能順利進展下去,收到成果是可以期待的。”岡村寧次的3年“肅正計劃”,為何未能“順利進展下去”了呢?這與1941年最後一個月發生的一件事有關。12月7日清晨,一百餘架日軍飛機呼嘯著衝著珍珠港中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美軍軍艦俯衝下來,一通狂轟濫炸。日軍飛行員一看命中目標,興奮的大叫“奧托!奧托!奧托!(虎!虎!虎!)”這就是後來導致太平洋戰爭(日本人叫“大東亞聖戰”)的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對在華日軍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日方文獻說,“1941年以後,時局急轉直下,大東亞戰爭下的中國戰場的地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華北方面軍司令長官岡村寧次,召集各兵團長官舉行緊急會議。會上,岡村寧次宣佈已接到大本營發動“安”號作戰(即太平洋戰爭)的特別電報,並即席作了“訓示”,他說:新的作戰並未減輕方面軍的任務。隨著新的作戰的擴大,華北方面軍將轉到次要地位,加之由於兵力的抽調,難免陷入防守觀念。如果看清將來戰爭發展的趨勢,必須儘快確保華北的安定,並且要保持能以適應新意圖的形勢,此點極為重要,切須銘記。
安達二十三參謀長,對這一“訓示”作了解釋。他說:“今後形勢的發展,與‘安’號作戰的進展有極大關係。”“方面軍今後可能還要減少一些兵力,儘管如此,還要極力確保現有地區,而且對敵人的活動,應以先發制人的手
段展開積極作戰,促使治安更加良好。還要努力開發重要資源,取得所需物資,以培養我國國力。駐軍在當地應力求自給自足,減少國家負擔,使我皇軍全面作戰能夠順利進行。”戰後日方軍史研究人員說:“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岡村司令官的意圖極為積極,比起以前更加重視佔領地區以外的情況,特別是重慶方面的情況,也就是對中國事變的解決極為關心。”
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岡村寧次“比起以前更加重視”對中國問題的解決呢?這要從岡村寧次對太平洋戰爭的看法說起。據岡村寧次自己講,他是反對對美英開戰的。他說:“我就任華北方面軍後6個月,爆發了太平洋戰爭。半年前離開東京時,那裡對美開戰的情緒正在抬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