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份非正式的書信,讓我知道……你們的坦克車長、駕駛員、炮手等等,對這些一般性問題的意見摘要。
懷特將軍,第二裝甲師的指揮官,認為有必要在他回覆艾森豪威爾將軍之前要求他能夠體諒“當他給予(或需要!)美國大兵一個展現自己…裝備的任何可能存在的缺點的機會時,所展現出的傳統熱情”這是因為,對豹式坦克的評論描繪出了一張相當悽慘的對比圖。
但這並不只是“美國大兵”所提供的如此悲觀的評估。科利爾將軍——懷特將軍第二裝甲師旗下第一作戰司令部的指揮官,提供了這個評估報告:
來自第66裝甲團全體人員的共識是:德國坦克及反坦克武器在以下幾大項上遠遠優於美國坦克:
·極佳的泥沼透過力。{譯者注:flotation於此處特指坦克在泥沼環境下的行進能力}
·更好的機動性。這恰恰相反於對重型坦克緩慢和笨重的普遍認知。
·德國的火炮擁有著更高的炮口初速且沒有引人矚目的炮焰。由此產生的平直彈道讓其擁有了絕佳的穿透力和不俗的精度。
·90毫米炮,雖然有所改進,但卻依舊不如75或88炮。
·德國坦克的瞄具毋庸置疑的要優於美式瞄具。這點,與火炮平直的彈道相結合,賦予了德國坦克無與倫比的精度。
·比起美國坦克,德國坦克有著更好的傾斜裝甲及外形輪廓
這遠非一個樂觀的比較。
德**官們則沒有就豹式坦克上有著一致的讚譽。弗裡茨·拜耳萊茵將軍——裝甲教導師的指揮官,於諾曼底戰役後提供了這樣一份對豹式坦克的總結:
當四號坦克還能夠有效地使用時,實踐證明了五號坦克【豹式坦克】
那差勁的地形適應力。雪曼坦克因其可操縱性和高度而表現良好……【豹式坦克】則由於其寬度而難以適應綠籬地形{譯者注:一種用或人工栽培、或自然生長的灌木籬牆來阻隔、劃分割槽域的地形,詳情請自行百度};長跑管和坦克的寬度降低了其在城鎮和樹林作戰中的機動性;極端前重後輕的車體導致其會極快的磨損掉由低
級鋼打造的前主減速器;貧弱的側面裝甲;坦克頂部在戰鬥轟炸機面前不堪一擊;多孔材料打造的輸油管道允許汽油煙霧逃逸至車體內部並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