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沮渠蒙遜所以能統治北涼30多年,成為十六國碩果僅存的國家,是與他重視漢族人才有關。他進入酒泉後,見宋繇的家裡有數千卷書,感嘆說:“我戰勝李歆不算喜事,得到宋繇才是最大的喜事啊!”從此宋繇受到沮渠蒙遜及沮渠牧犍的重用。沮渠蒙遜又重用了當時在西涼任職的敦煌著名學者劉、闞等。他任命劉為北涼的秘書郎,並讓其子沮渠牧犍尊他為國師,還為他修建“陸沉觀”於西苑,作為學府,讓其教授生徒。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準備滅掉北涼,但也踟躇,就派使者李順去北涼探聽虛實。李順回來後對拓跋燾說:“沮渠蒙遜控制涼州30多年,老謀深算,心機過人,大臣和百姓都非常敬畏,也算當今的英雄。但廉頗已老,幾個兒子都昏庸無能,即使是最年長的兒子沮渠牧犍,和沮渠蒙遜相比也遜色許多,這是天要亡北涼。”拓跋燾聽了,就打消了進攻北涼的計劃,單等沮渠蒙遜的死訊。
→虹→橋→書→吧→BOOK。
第47節:滅國得婦(1)
滅國得婦
果真應了李順所言,沮渠蒙遜縱橫河西,認為沒了對手,未免驕傲,聽說柔然族廣畜牛羊;婦女都有顏色。就派太子沮渠政德代他出徵,北攻柔然,結果政德被殺,大敗而歸。而北魏也越來越強,蒙遜又不得不向北魏稱臣。一世英雄,受此恥辱,一病不起,終於在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北涼義和三年)鬱悶而死,其第三子沮渠牧犍襲位,改元“永和”,冊子封壇為世子,加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沮渠牧犍自小就拜漢族儒生為師,深知臣藩之禮,繼承老爸的既定國策,同時孝敬南北兩朝。他向南朝宋國和北朝魏國均遣使報喪。向南朝劉宋進獻的是農經、儒學、佛道等各類書籍154卷;並遵循其父“遺意”,向北朝進獻他的妹妹興平公主,被太武帝拓跋燾納為右昭儀。牧犍希望透過結好使者和結親來求得苟安。果然,北魏便加冊他為“河西王”。南朝宋文帝也厚報其使,也加封他為“河西王”。
當初,沮渠牧犍跟隨父親消滅西涼的時候,俘虜了西涼公主李敬受和她的母親尹夫人。可惜她金枝玉葉,長在深宮,深受父母鐘愛,只因為兄弟誤國,白白斷送了西涼的錦繡江山,成為呼來喚去的階下囚。沮渠蒙遜聽說西涼公主生得天姿國色,就有納娶之意。遂傳令赦免西涼公主一家,並要公主進侍。李公主悲不自勝,不敢違令,只得到沮渠蒙遜處謝恩。沮渠蒙遜第三子沮渠牧犍上殿奏事,正好在殿外碰上,兩目相對,款款深情,李敬受含悲帶怨,別有春色。牧犍閱人無數,也驚為天人,深為她的姿色所傾倒著迷,便主動提出要娶她為妻。
沮渠蒙遜久等不至,便傳令隨從去催,在門口被沮渠牧犍攔下。沮渠牧犍急步上前,對沮渠蒙遜說:“兒臣跟隨父皇南征北戰,一生別無他求,此番攻滅西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望父皇念兒臣已至盛年,而無人相伴之苦。只求把西涼公主賜予兒臣,於願足矣。萬望父皇予以成全。”沮渠蒙遜一聽,心裡叫苦不迭:“好小子,你倒會趕趟兒。老子打仗不就是為了女人嗎?”但實在也不好拒絕,很不情願地讓沮渠牧犍娶了西涼公主為妻,西涼公主因此成了沮渠牧犍的王妃。
所以,當沮渠牧犍繼承王位後,李公主便由王妃升為皇后了。這樣,西涼公主李敬受就由亡國的公主變為敵國的皇后了,也算曆史上的一個奇數。
沮渠牧犍即位時,北涼的形勢已不容樂觀。北魏勢力大熾,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開始收拾五胡十六國的殘局。西域諸國,已改奉北魏為宗主,對北涼呈東西夾擊之勢,已經嚴重威脅到北涼的生存。為不過早的成為砧上魚肉,牧犍繼續奉行臣屬於魏的政策,勤於進貢。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則另有打算,他為了控制河西走廊,保證往來西域的交通,需要安撫沮渠牧犍。因為那時北魏的主要對手是北方的柔然和東北的高句麗,便允許沮渠牧犍建“天子旌”。
為進一步鞏固邦交,穩固後方,公元437年(北魏太延三年,北涼永和五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對大臣們說,他打算實行“如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麻痺敵人的策略,將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以控制北涼。這種犧牲“小我”換取“大我”的舉措,大臣們自是頌揚一番。後來雙方交惡乃至北涼被滅,正是這一策略的具體體現,從而證明了國家之間的友好僅僅是表面的、暫時的,所謂“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確為至言。當天,拓跋燾就把武威公主叫到跟前,向她詳細分析了國內外大勢和國家戰略,說明了指派她到北涼去的用意。一是穩住沮渠牧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