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堆“關於物質最終結構的難以回答的問題”。一次,鮑林被要求詳細描述金屬成像的方法。他對此一點兒興趣也沒有,就給教授寫了張條子:“由於金屬成像的技巧與別的成像技巧十分類似,我覺得毫無必要詳加描述。不過,為了避免被別人說成偷懶,我將花幾分鐘寶貴的時間來簡要地說明一下……”如果他喜歡某個教授,他會打趣說:“我試圖儘量運用單音節的宇,以避免造成緊張。”這就是他在給另一位教師的字條上寫的話。
“他有些自負,”保羅·埃米特回憶說。埃米特是鮑林在化學系時的同學與好朋友,最終成了鮑林的妹夫(他後來娶了鮑林的妹妹波琳。)“我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新來的物理化學老師在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後說,‘好,既然萊納斯·鮑林和我的結論相同,既然兩個權威的看法一致,那麼肯定是正確的了。’萊納斯盯著他的眼睛,不動聲色地說,‘另一個權威是誰?’”
鮑林對物理化學課深感失望;上課的教授是個新手,缺乏自信,教材很差,運用的方法缺乏理論依據。鮑林對把數字代人別人的公式感到十分無聊,特別厭煩那些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的公式。他對二年級上的有機化學課也抱著同樣的態度,在他離開俄勒岡農學院時對這兩門課程都非常反感。
不過他對演講的興趣倒是越來越濃厚了。三年級時,他作為班級的代表參加了全校的一次演講比賽。儘管在大庭廣眾發表演講已經十分拿手,他還是希望能夠贏得比賽。有一位前部長在農學院教授英語,鮑林請他指導演講的措辭和儀態。鮑林參賽的題目是“黎明的孩子”,這是他寫的一篇科學理性主義的讚美詩:
我的肉體昏睡。我的思想翱翔。在只有思想才可企及的無窮遠處,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我看到了太陽系——太陽,一個無數侏儒般大小的恆星中的小誅儒,一個黯淡的、發射出微弱光芒的小點——我們的地球正圍繞著太陽旋轉,在其他行星的包圍中難以辨認。此時此刻,一個念頭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不過是這一偉大設計中不足掛齒的一小部分。”
我凝視著,沉思著,忽然地球周圍的水汽凝聚了起來,海洋孕育而生。
又不知過了多少歲月,出現了植物和動物,最初十分簡單,然後越來越複雜……達爾文的天才照亮了世界,現在我們都相信人類是進化的結果,我們的血緣可以追溯到生命的最低階形式。但是儘管我們知道人類比最初的生物要高階數萬倍,我們還沒有意識到將要到來的神奇變化,將要進行的輝煌改造。
人類身體的變化是其生存環境變化的結果。自然的目標是提高效率。
隨著地球自然條件的變化,生命形式也發生著變化,人這一動物之靈,將會達到體質的完美。
同樣,人類精神的變化是其心理環境變化的結果……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比歐幾里得更瞭解幾何,比牛頓更瞭解微積分……在過去幾千年中思想上發生的巨大進步,今天不仍在繼續嗎?……
我們還不是盛開的文明之花。我們不過是一個尚未成熟的文明的蓓蕾。
我們是黎明的孩子,期待著白晝的到來。我們沐浴在冉冉上升的朝日晨曦中,儘管毫無經驗,但知道輝煌即將來臨;因為偉大源自我們自己,太陽將永不下沉。
文中洋溢的樂觀精神是鮑林特有的。但是他的達爾文革新論也許令評委覺得太過分了,最後他與一位二年級同學並列第二名。(另一位講述的是移民的危險,題目是“關緊我們的國門”。)第一名是一位四年級學生,題目是“各自為政的家庭”。(在全州的比賽中,那人獲得了第二名,題目是“我們搖搖欲墜的文明”。)
二年級結束後的那個暑假,鮑林一邊仍舊幹他的鋪路材料測試,一邊申請羅茲獎學金。像做其他事情一樣,他全力以赴。在申請信中,他說,自打一年前得知羅茲獎學金之後,“我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上牛津大學作準備。”有趣的是,鮑林詢問了用這筆獎學金跟一位英國冶金學教授學習的可能性。他從俄勒岡農學院老師那裡獲得了七封推薦信,信中都寫明瞭他留給老師們的印象。化學系工程專業的導師弗洛伊德·羅蘭德特別提到了鮑林的口才,並說這個20歲的年輕人“具有我所見過的同齡人中最出眾的頭腦,在許多方面甚至超過了他的老師”。鮑林的演講課教授也對他印象深刻。“他總是不願意接受現成的結論,他具有一種科學的態度,在得到結果之前,他喜歡深入挖掘事實。”
鮑林的德語教授路易·巴赫對他的性格作了最仔細的概括。“就我看來,他是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